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8 月 14 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信阳市科技馆内,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穿梭在光影交错、机械律动的展台之间,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他们是信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的优秀学子,在副校长陈冰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校外物理课”。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参观,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科学启蒙之旅。没有课桌,没有黑板,却有最真实的物理现象在眼前上演。陈冰副校长亲自担任 “首席讲解员”,用他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化作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
走出课堂,知识触手可及
“大家看,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起小纸屑,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陈冰副校长手持实验器材,化身专业解说员,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体验。他讲解了静电的产生原理,并联系生活中的 “冬天脱毛衣噼啪响”“触摸门把手被电到” 等现象,让知识从课本 “跳” 进现实。
在 “电流磁效应” 展台前,他用简单的线圈和磁铁,演示了电如何生磁,又如何驱动小电机转动。“原来电动机是这样工作的!” 一名学生恍然大悟。科学,不再是遥远的公式,而是可以 “看见”“摸到”“玩起来” 的奇妙力量。
躬身示范,科学眼见为实
陈冰副校长的身影始终走在学生中间。在讲解 “共振” 时,他讲述了一个震撼的历史案例:19 世纪,一队士兵齐步走过法
在 “驻波” 与 “光栅动画” 展台,他引导学生观察波的叠加与视觉暂留现象,解释动画原理;在 “三原色” 体验区,他让学生亲手混合红绿蓝光,见证白光的诞生,感叹 “色彩的世界,原来由三种光编织而成”。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把带滑轮组的椅子。学生们轮流坐上,通过拉动不同组合的绳索,亲身体验 “省力” 与 “费力” 的区别。“为什么这个滑轮拉起来更轻松?”“因为动滑轮越多,分担的力就越大!” 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了机械优势的奥秘。
启智润心,思维自由翱翔
压轴的 “伯努利原理” 演示,将课堂推向高潮。陈校长拿起两张纸,平行举在手中,轻轻向中间吹气 —— 纸片竟自动合拢!“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外侧压力把纸推到了一起。” 他边演示边讲解,动作干脆利落,科学之美在这一刻具象化。
课程结束前,陈校长留下了一道 “思考题”:“普通汽车高速行驶时容易‘打漂’,而赛车却稳如磐石,为什么?” 这不仅是作业,更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学生独立思考、联系实际、探索未知的钥匙。这道题,源于伯努利原理的延伸:赛车底部设计成“文丘里通道”,高速时产生负压,将车身牢牢“吸”在地面,而普通汽车则可能因上方气流快、压力小而产生升力。
实践育新知,启航科学梦
这堂 “行走的物理课”,是信阳市第九中学重视科学教育的生动注脚。学校始终坚信,教育不应困于方寸教室,而要让知识在实践中扎根,让兴趣在探索中萌芽。陈冰副校长用躬身示范的热情、深入浅出的讲解,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科技馆之行,更是一位教育者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用心,以及一所学校对“未来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