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11月25日下午,信阳工程职业学院与固始县博物馆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该校打破传统课堂壁垒,将思政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推出“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

信阳工程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杨金国,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汽车工程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代表,固始县根亲文化和文物事务中心纪检组长闻俊、固始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兼馆长龚平等出席仪式。仪式现场,杨金国围绕“携手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心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主题发表讲话,他指出,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固始作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与根亲文化资源,这正是思政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库。他强调,双方要秉持“资源共享、实践共促、发展共赢”三大原则,打造立体化思政教育素材库,构建分层分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校地合作育人新路径,让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强大力量,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闻俊在致辞中表示,馆校双方将充分整合高校学术智慧与博物馆文化阵地优势,在弘扬根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探索校馆联动、培根铸魂的育人新路径。龚平介绍,固始县博物馆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及根亲文化资源,馆内珍藏的文物史料、专题展览等,生动印证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历史渊源,通过实物观摩、主题讲解等形式,可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育人优势深度转化,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实践平台。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签署“大思政课” 共建协议书,并为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正式拉开了校馆协同开展思政教学的序幕。



仪式结束后,学院师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博物馆常设展览及“根亲族谱书画展”。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朱良晨以展厅为课堂,以馆内历史文物、雕塑为教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他围绕根亲文化与民族认同主题,生动讲述了1300多年前固始先民南迁、繁衍发展的历史,阐释了固始作为闽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祖地的深厚渊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前觉得思政理论很抽象,现在通过触摸文物、聆听历史,真切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厚重和家国情怀的力量。” 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行走式的教学模式,让深刻的思想变得生动鲜活,进一步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据悉,固始根亲文化已成为连接两岸同胞及海外侨胞的精神纽带,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海内外宗亲寻根谒祖。信阳工程职业学院此次与固始县博物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正是立足这一独特文化资源,构建“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文化浸润” 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思政育人形式,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贾海燕 姚广义 朱良晨 童倩)
责任编辑:秦楚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