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 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教师陈瑞,用十二年初中语文教学深耕,将 “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 的信念,转化为清晰可感的教育理念与落地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平凡讲台书写了育人真谛。作为中小学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她的荣誉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持续探索与坚定践行。
从 “授业” 到 “育人” 的深度跃迁

十二年教学沉淀,陈瑞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从 “教语文知识” 到 “以语文育人” 的核心升级,形成两大核心导向:
语文是精神底色,而非单纯工具:她坚决摒弃 “应试导向” 的教学局限,主张知识传授与精神引领双线并行。教《散步》时,不局限于文本分析,而是引导学生体悟亲情中的责任与担当;读《背影》时,聚焦沉默父爱背后的中国式情感表达;品古仁人之作时,链接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价值观的土壤。

教育是 “慢生长”,而非 “快加工”:面对浮躁的教育环境,她坚守 “教育即农业” 的初心,尊重每个学生的成长节奏。她不追求课堂的 “热闹高效”,而是愿意花整节课时间倾听内向学生的作文分享,从零散表达中挖掘闪光点;坚持为每篇周记写下针对性评语,让书面交流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桥梁,用耐心等待学生 “自然绽放”。
让理念落地的课堂与实践智慧

围绕核心理念,陈瑞形成了两套成熟且高效的教学方法,让 “育人” 目标看得见、摸得着:
“一课一得” 的结构化教学法:拒绝课堂 “贪多求全”,每节课聚焦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拆解文本,如剥笋般探寻核心要义。她擅长将零散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知识点串联成线、编织成网,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生评价:“陈老师的课不花哨,但学完能抓住重点,用起来也灵活。”
“生活即作文” 的实践教学法:打破 “作文源于书本” 的认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素材、体悟真情。春天寻访校园新绿,秋天珍藏落叶细节;引导学生观察校门口风雨无阻的保安、食堂里忙碌的阿姨,记录真实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这套方法让学生摆脱 “无米之炊” 的困境,所带学生史佳宁获期末统考作文满分,班级优秀作文集更成为生活与文字交融的美好见证。
理念与方法的温暖落地

理念是方向,方法是路径,而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则是陈瑞教育实践的底色。
面对叛逆少年,她用周记评语搭建理解的桥梁,以 “慢沟通” 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让作文评语成为 “心灵对话的窗口”;面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她捕捉 “板书漂亮” 的闪光点及时赞美,用 “个性化鼓励” 重拾学生自信,这正是 “尊重成长节奏” 理念的生动实践。

十二年光阴流转,她的电脑里珍藏着历届学生的成长轨迹与点滴进步,这不仅是她的 “宝贵财富”,更是理念与方法落地见效的最佳佐证。正如毕业学生所言:“陈老师教的不只是语文知识,更是用语文教会我们做温暖正直的人。”
未来的教育征程上,陈瑞将继续以 “育人” 为核心,深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持续成为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用更成熟的实践书写新时代教师的育人篇章。(贾海燕)
责任编辑:石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