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你看这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石头!”11月23日,信阳市息县临河乡刘大庙村村民李大爷站在门前的河道边,指着清澈的河水向回访的人大代表笑着说。这一变化,源于该乡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聚焦群众身边生态诉求,组织代表深入21个省级系统入河排污口、8个境内养殖户、街区污水处理设施及张寨村“大三格”化粪池等地开展专题调研,以“小切口”推动环境整改,用“快行动”让全乡环境在细微处焕发新颜。
轻车简从,在民主调研中把准环保“脉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在于倾听群众声音,让决策扎根基层。“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调研要盯着细节看,围着问题转。”乡人大主席在调研部署会上强调。为让调研更接地气,乡人大组建了由8名县乡代表组成的“轻骑兵”调研组,不提前打招呼、不预设路线,带着“放大镜”深入一线,这正是民主调研环节充分吸纳民意的体现。
在省级系统21个入河排污口,代表们沿着河岸边走边看,仔细检查周边是否有污染、垃圾堆积。遇到正在河边散步的村民,就停下来聊几句,收集群众对水环境的直观感受。走进8个养殖户家中,调研组重点查看粪污处理设施是否正常使用,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街区污水处理设施,代表们查看数据、观察水质,与负责人沟通日常运维细节;在张寨村,针对“大三格”化粪池使用中的问题,代表们当场与村民沟通,推动即时整改。这些调研,让群众的真实诉求成为人大履职的出发点。
问题清单,在民主议事中让小毛病也不能放过。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充分汇集民智,把群众关心的“小事”纳入议事视野。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汇总出一份“问题清单”:21个入河排污口中,3处岸边有零星垃圾;8个养殖户中,2家沉淀池周边有杂物、1家管道接口松动;街区污水处理厂设备表面有积尘、绿化带有杂草;张寨村大三格化粪池盖板未盖严、周边堆放杂物。
“这些问题确实不大,有的甚至算不上污染,但群众天天看着,心里会不舒服。”调研组在分析会上达成共识,“环境提升就像打扫家里卫生,犄角旮旯干净了,整体才舒心。”这份共识的形成,正是民主议事环节充分讨论、凝聚民意的结果。一份详细的整改建议被整理出来,每条都明确了具体问题、整改标准和完成时限,为后续整改提供了精准指引。
立行立改,在民主监督中以小行动带来新气象。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确保问题整改不走过场。“问题清单收到了,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事,我们马上办!”在调研反馈会上,乡政府负责人接过清单,当场表态。一场“环境微整治”行动在全乡迅速展开,这正是人大监督推动整改落地的生动实践。
针对排污口问题,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组织开展“河岸清捡”行动;养殖户的整改更是立竿见影,乡村建设办公室的技术员上门指导,2家养殖户当天就清理了沉淀池周边的杂物,1家更换了新的管道接口;街区污水处理设施一天时间进行了全面保洁,并制定了常态化保洁制度;张寨村的整改带着“烟火气”,村干部带着网格员组织村民当场动手整改到位。这些立行立改的成果,彰显了民主监督的实效。
跟踪问效,在民主评议中把好事办得更实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闭环管理,通过持续监督让成果惠及群众。“整改不能只看当下,得形成长效。”乡人大没有止步于问题解决,而是组织代表在一个月后开展“回头看”,这是民主评议环节确保整改长效性的关键举措。
再次来到入河排污口,干净整洁无杂物;养殖户的沉淀池周边干干净净,管道接口处理规范;污水处理设备一尘不染,张寨村的化粪池盖板都盖得稳稳当当。“现在这些小细节都有人管了,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在乡人大组织的座谈会上,村民代表们纷纷点赞。代表们还收集到几条新建议,这些建议被及时转交给乡政府,很快有了回应,形成了“收集意见—推动整改—跟踪问效—吸纳新建议”的民主闭环。
如今的临河乡,入河排污口水清岸净,养殖场里粪污成“宝”、环境整洁,污水处理厂设备如新、运行有序,村庄里化粪池规范使用、庭院清爽。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串联起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环境问题无小事,哪怕是一颗石子、一片垃圾,只要群众在意,我们就不能忽视。”临河乡人大主席的话,道出了基层人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民履职的初心。临河乡人大将继续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用持续监督让乡域内的水更清、地更净、环境更宜人。(何红 胡译丹 李慧)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