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11月24日清晨,信阳市商城县双椿铺镇双椿铺镇的网格员武文翔已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查工作。“现在我们不再是等问题上门,而是主动去找问题,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一变化,源于该镇今年以来探索推行的“12345+网格”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度结合,构建起“两平台统筹、一流程运转、一标准落实”的工作闭环,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该机制的核心,是推动工作模式从“被动接办”向“主动服务”转变。全镇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化身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他们每日穿梭于街巷村落,在常态化巡查中排查安全隐患、收集社情民意。今年以来,已通过这种前置介入方式,提前发现并化解了80余件潜在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减少了热线的诉求增量。
对于群众通过热线反映的具体问题,双椿铺镇力求“接诉即办”。镇里对诉求进行分层分类、清单化管理,尤其对水电气故障、邻里纠纷等民生常见问题,明确网格员首接责任,建立“谁受理、谁跟踪、谁负责”机制,并严格执行“第一时间联系群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处置反馈”的“三个第一”要求。
“前段时间反映路灯不亮,网格员很快到场了解,当天晚上灯就亮了,效率确实高。”双铺街道居民许宏说。
高效的响应机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据悉,目前,该镇热线工单平均办理时长缩短了5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85%以上。
面对一些单靠网格员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双椿铺镇则启动联动协同机制,凝聚“镇党委统筹、职能部门联动、网格全程参与”的合力。三里坪社区至赵畈村的道路修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条年久失修的道路曾是村民的“心病”,投诉工单接连出现。接到诉求后,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积极申报项目,社会治理室通过“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向上级反映争取支持。
项目落地施工期间,辖区网格员赵贤玉又主动当起了“协调员”和“播报员”,既监督工程进度,更不定时在村民微信群发布图文信息,及时答疑解惑,消除了因信息不透明可能引发的村民误解。如今,一条平整结实的水泥路已然通车。今年以来,该镇已通过此类联动机制成功解决了7件类似的民生难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在完善服务流程、建强网格队伍、促进部门协同、推动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12345+网格+直通联办’模式,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力度。”双椿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宏辉 张中文 杨铮)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