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连日来,息县临河乡人大始终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创新构建 “问需于民精准选题、全程跟踪严实监督、常态长效持续推进” 的闭环工作体系,推动留守儿童关爱、道路绿化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浸润乡村肌理,用实干担当书写了新时代基层人大的民生答卷。
问需于民 “精准画像” 民意清单变实事项目。“民生实事办得准不准,群众需求是根本标尺。” 人大代表下沉网格走访期间,敏锐捕捉到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缺失的民生痛点,迅速牵头开展专项摸排,对 286 名留守儿童、75 名困境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健康需求等进行全维度梳理,形成详实需求清单。该关爱项目在乡人代会上高票入选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成为群众 “点单”、代表 “接单” 的生动写照。
针对柿树园、刘大庙、街村道路绿化薄弱、景观杂乱等问题,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推动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成功纳入民生实事清单。此外,通过组织代表下沉网格接待群众,开展 “田间议事”“板凳座谈” 等接地气的调研活动,临河乡人大将 “脚沾泥土、身带汗水” 的走访成果,系统转化为清晰的 “问题清单”,经人代会票决等法定程序,精准转化为政府着力推进的 “实事项目”,实现民生服务从 “被动响应” 向 “主动发掘” 的深刻转变。
多维监督 “全程护航” 项目推进保质量过硬。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精准监督是关键保障。临河乡人大创新构建 “人大监督 + 代表监督 + 群众监督” 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织密监督网络,确保项目推进不打折扣、工程质量过硬。
在道路绿化、沟渠连通等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乡人大专门邀请县乡人大代表、老党员、村民代表担任 “义务监督员”“项目观察员”,形成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协同发力的监督格局,对施工进度、材料质量、工艺标准进行全程跟踪督导,让每一项工程都在 “阳光” 下推进。
同时,针对民生实事项目进度,乡人大建立 “周跟踪、月调度、季评估” 工作机制,让监督贯穿项目规划、建设、竣工全流程。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实地察看进度、听取工作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民生实事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长效惠民 “扎根结果” 民生工程显持久效益。“民生实事不仅要落地完工,更要扎根惠民。” 临河乡人大着力做好民生实事 “后半篇文章”,推动工程从 “建成” 向 “见效” 深度转变,让惠民效益持续释放。
在儿童关爱方面,依托前期摸排数据,乡妇联组织各村妇联主席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创新开展 “爱心妈妈” 结对帮扶活动,为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精准服务。2025 年暑假期间,累计开展安全教育、兴趣培养、亲情陪伴等关爱活动 20 余场次,覆盖儿童 280 人次,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切实感受到社会温暖。
在绿化提升方面,柿树园、刘大庙、街村三村完成 1660 株果树种植,既为乡村添绿增彩,又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斗渠整修、路沟清理、排水沟加固等共 10.93 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灌溉条件,为粮食丰收筑牢水利基础。
如今的临河乡,一条条畅通的灌溉沟渠保障农业生产,一片片繁茂的绿地美化乡村环境,一次次暖心的帮扶守护儿童成长。临河乡人大以初心践使命,用行动暖民心,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见效,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 “连心桥”,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活力与丰硕成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何红 胡译丹 李慧)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