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刚刚落幕的信阳市浉河区语文优质课大赛中,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周启琳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精彩的课堂呈现,成功斩获一等奖,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再添光彩。据悉,从抽到课题《忆读书》到站上决赛赛场,周启琳老师仅有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在优质课需要精雕细琢的行业常态下,这无疑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 “极限冲刺”。
与时间赛跑:教研团队凝聚 “智囊” 力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七天的备赛历程,不仅是周启琳老师个人的全力拼搏,更彰显了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教研团队高效协作的强大实力。课题确认后,学校迅速组建备赛 “智囊团”,由副校长、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杜娟牵头,核心成员、教科室主任张景琼,核心成员高璐璐,教研组长徐鑫及骨干教师谌红共同领衔,同时吸纳学校 “朝阳教师” 谢佩恒、魏秋月参与其中,形成了 “以赛促研、以研带教” 的良好氛围,力求通过一节比赛课的研磨,带动多位教师共同成长。

备赛期间,教研团队围绕冰心先生的《忆读书》展开深度教研:从文本内涵的精准解读,到教学环节的创新构思;从课件视觉呈现的细节优化,到课堂过渡语的反复打磨,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与完善。深夜里,学校办公室常明的灯光,不仅见证着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更诠释着教育工作者对 “匠心” 的坚守。

破茧成蝶:打造充满书香的精彩课堂
压力之下更显教育本色。面对紧迫的备赛时间,周启琳老师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争分夺秒查阅资料、修改教案、模拟试讲,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决赛当天,她以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忆读书》这篇散文打造成了一场与学生深度互动的 “阅读对话”。

课堂上,周启琳老师带领学生穿梭于冰心先生的读书回忆中,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深刻感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核心内涵。整堂课书香浓郁、思辨氛围浓厚,不仅打动了现场评委,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热爱阅读的种子,展现出青年教师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教育智慧。

百炼成钢:青年教师在磨砺中成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任职仅三年的周启琳老师,在赛后分享备赛感悟时动情地说:“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和备课小组磨课的快乐时光,尤其是赛前那一夜,我们在办公室连线工作室导师 —— 特级教师王林波,共同研讨课程思路的场景。当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授课思路越来越清晰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校老师们常说的‘课比天大’的内涵。”

她表示,此次备赛过程中,团队一笔一画的浸润、一字一句的雕琢、一言一行的引领,都让自己受益匪浅;而伙伴们一分一秒的陪伴,也让 “追光而行” 的日子既充满挑战又倍感温暖。“作为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语言的起承转合、教学设计的精雕细琢,都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未来,我会继续向外学习、向内沉淀、向前奋进,在教育路上稳步前行。”
耕耘不辍:学校 “朝阳工程” 结出育人硕果
此次周启琳老师的获奖,不仅是其个人专业素养的一次淬炼,更是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强化团队教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 “朝阳工程” 青年教师培育计划的又一丰硕成果。长期以来,学校通过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搭建赛课平台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搭桥,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了 “以老带新、以赛促成长” 的良好育人氛围。


赛事有期,教育无涯。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深耕教育教学改革,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在教育的沃土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创造更多精彩,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石洋洋 张景琼 徐鑫)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