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信阳浉河区老城街道探索“党建+新业态”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11-05 13:26:3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民心向背是治理成效的“试金石”。信阳市浉河区老城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部署要求,以“五基四化”为抓手,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锚定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与多元共治核心,通过资源融合聚合力、服务融入惠民生、多元共治激活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更有质感,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资源融合聚合力 筑牢治理“桥头堡”

      坚持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打破领域壁垒与资源孤岛,推动治理力量从“分散作战”向“攥指成拳”转变。在鲍氏街社区创新推行“空间换资源,场地换服务”模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与美好邻里中心阵地资源,将舞蹈室、书画室、健康咨询室等功能空间免费向居民、商户及新就业群体开放,成功凝聚8支志愿服务团队、5名专业特长居民、3家商户近百名力量,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依托“1+2+N”治理架构,各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围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匹配服务岗位。同时深化“社区网格+新就业群体”模式,通过发放“新邻连心卡”邀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担任“社区观察员”,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楼道杂物堆积、消防设施异常、飞线充电隐患等问题线索20余条,推动16个民生问题高效解决。


     


     

      服务融入惠民生 激活治理“内生力”

      聚焦群众多元需求,简化服务流程,推行“群众提需—社区响应—服务跟进”机制:群众通过网格员上门走访、社区服务热线、居民微信群等便捷渠道提出需求,社区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既减少中间环节,又确保服务精准对接。例如鲍氏街社区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收集诉求,得知和美商圈附近的外卖员、快递员普遍需要临时休息场所后,迅速在文化街的社区邻里中心开辟“暖新驿站”,配备桌椅、饮水机、充电插座,同时联合司法部门开展免费劳动维权法律咨询,为20余名新就业群体解读劳动政策,切实解决实际难题。


     

      街道还延伸服务触角,建成4所社区食堂、9个助餐点,为8户困难失能老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5户家庭享受上门助老服务,用“舌尖上的温暖”诠释民生温度。自“群众提需—社区响应—服务跟进”推行以来,各社区累计响应群众需求80余件,服务满意度达99%以上,真正实现“民有所呼、社区速应”。

      多元共治激活力 构建治理“同心圆”

      以党组织为纽带,串联起党员、居民、新就业群体、商户等多方力量,推动治理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在东方红社区,党员带头成立“红色调解服务队”,联合社区网格员、退休老干部,今年以来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物业纠纷18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让“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大桥社区依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契机,发动多民族居民组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活动、“结对帮扶暖人心”公益行动,今年以来,组织活动12场,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解决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6件,在服务中增进民族感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绽放。


     

      新就业群体更是凭借“走街串巷、入户上门”的职业优势,成为基层治理网格中的“移动探头”与“流动哨兵”。例如,顺丰快递员小张每天骑三轮穿梭在各小区,顺手记录小区杂物堆积、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反馈安全隐患线索9条,协助社区整改7处;和美商圈的外卖骑手们则化身“流动侦查员”和“入户宣传员”,送餐入户过程中重点关注群租房安全隐患、独居老人等细节,今年已协助社区开展安全宣传8次,覆盖居民500余人,及时发现并上报独居老人求助信息2条。为激发这支“流动力量”的参与热情,街道正在谋划辖区超市、餐馆、理发店等商户推出“共治福利清单”,快递员、外卖员凭服务记录可兑换购物折扣、免费理发等福利,让“付出有回报、参与有热情”,进一步壮大基层治理的“移动力量”,形成“全域覆盖、动态巡查、及时响应”的共治格局和“人人想参与、人人能参与、人人乐参与”的共治氛围。

    责任编辑:刘晓宏

    下一篇:河南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信阳站)开班
    上一篇:信阳技师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点亮特需儿童成长路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