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信阳市息县东部,淮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村落——临河乡单台村。这里沃野千里、水网纵横,素有“稻熟鱼肥单台村”的美誉,近年来更以
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淮水滋养“天然粮仓”
单台村地处淮河北岸平原,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6061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宜耕。淮河穿境而过,滋养着千亩良田,盛产优质水稻、弱筋小麦、莲藕等作物,其中4000亩弱筋小麦示范基地和120亩莲藕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村民世代依水而居,沿袭传统农耕智慧,形成“春季秧苗青、夏日荷田绿、秋收稻谷黄、冬捕鱼藕肥”的四季农景。
历史文脉绵延不息,民俗文化焕发新生
单台村建制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现存火神庙等传统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民间信仰。村内非遗文化丰富多彩,皮影戏、地灯戏、旱船表演等民俗活动至今活态传承,每逢节庆,村民自发组织演出,展现豫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皮影戏班第四代传承人说:“一场戏能聚起半个村的人,老戏台连着乡亲们的心。”此外,“饺子宴”“巧媳妇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频登乡村舞台,孝亲敬老、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近年来,单台村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核心,通过“
舌尖上的乡愁:腊肉焖鳝鱼与乡土美食
单台村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尤以“腊肉焖鳝鱼”闻名。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发配黄州任闭练副使。次年正月,苏东坡一行离开汴梁,打马向南,途径息县。息县县令嘱咐家厨好酒好菜招待苏东坡。
知县的家厨是光州(今光山、潢川等一带)名厨,知道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眉山出腊肉,苏东坡一定爱吃腊肉,但四川的腊肉同光州的腊肉无论是制作方法还是风味上都有很大不同,苏东坡一定没吃过光州腊内。于是,家厨准备为苏东坡做一道以光州腊肉为食材,搭配其他光州特产的特色美食。
次日早晨,家厨到菜市寻找合适食材。突然,一只黄鳝跳出网兜,游至脚前。他眼晴一亮,心想,就是它了。更应了家乡一句俗语:“鞭杆鳝鱼,马蹄鳖,每年吃在三.四月”
饭菜备齐,县令款待苏东坡。宾主落座,县令向美食家苏东坡一一介绍桌上菜肴。当介绍到腊肉焖鳝鱼这道菜时,不知所云。县令倒也诚实,说:“这道菜是家厨第一次做,我也没吃过。”
苏东坡说:“如此看来,我是有幸品尝这道菜的第一人也。”说罢,拿起筷子,夹了块腊肉放到嘴里,食之,满嘴流油,又香又劲道。又夹了块鳝鱼放进里,一咬,又鲜又嫩。酒足饭饱,苏东坡对腊肉焖鱼赞誉有加,称其:“美也,奇也,独也。”能得到大诗人、美食家苏东坡肯定,县令甚是高兴,遂将腊肉焖鳝鱼列为家宴之首。每每贵客临门,必做此道菜肴款待。
久而久之,这道菜的做法广为流传,成为了信阳特色菜肴。而息县临河乡有厨师做成腊肉炖鳝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这道菜与油酥馍、芝麻叶豆面条等乡土美食,成为吸引游子的味觉名片。村两委正规划“农文旅”融合路径,计划开发农耕体验、民俗研学、淮河风光游览等项目,让传统美食与乡村美景共促共荣。
淮水奔流,赓续千年农耕文明;乡韵悠长,奏响振兴时代新声。今日的单台村,正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契机,守好沃土良田,留住乡愁文脉,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卷。(何红 周传杰)
责任编辑:秦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