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族谱里念叨了半生的‘息县’,今天我终于实实在在站在了这里。” 近日,在古赖
在息县的不同角落,处处涌动着侨与乡的深情联结。刘邓大军渡淮
以共同记忆凝聚认同。息县创新构建“红色根脉+文化源流”双轨并行的思想引领体系。依托渡淮
以贴心服务传递温度。这里有一套“走心”的服务机制,统战干部常态化走访摸底,精准掌握每位侨胞侨眷的生活需求。息县以“同心五送”为载体,将服务精准送到侨胞心坎上:全年开展15场义诊服务,让侨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医疗咨询;组织普法宣传活动,为200余户侨界家庭普及法律知识,解决他们在权益保障方面的困惑;中秋时节,大家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话家常;元宵佳节,共同制作灯笼、猜灯谜——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节庆活动,让远离故土的侨胞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娘家人”的关怀具象化、可触摸。
“从医疗咨询到子女入学,他们总是想在我们前面。” 侨属关志华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侨界群众的心声。正是这份 “想在前、做在前” 的贴心,让息县的侨务服务有了温度,也让侨胞对家乡的归属感愈发浓厚。
情感的共鸣,最终要转化为发展的合力。息县不满足于“守好情感阵地”,更致力于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侨胞从“家乡的旁观者”变成“发展的参与者”,在共促家乡发展中深化认同、实现价值。
推荐5名优秀侨界代表担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组织侨商考察县域产业,赴省参加投洽会提供更广舞台——息县正以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网络,让情感共鸣转化为发展合力。“第一次在会上为家乡建言时,我真正找到了归属感。”新任侨界政协委员倪冰的感慨,正是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生动写照——当自己的声音能为家乡发展助力,这份情感认同便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如今的息县,侨务工作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日常肌理:红色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