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息县:以心聚侨 以情筑家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10-14 15:17:5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族谱里念叨了半生的‘息县’,今天我终于实实在在站在了这里。” 近日,在古赖文化园里,侨胞赖俊文俯身立于石碑前,眼眶微热,这一声感慨,是无数海外游子寻根归乡的心声,也为息县基层侨务工作的温情画卷,添上了最动人的一笔。

      在息县的不同角落,处处涌动着侨与乡的深情联结。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内,二十余位侨界青年屏息凝神,听讲解员缓缓讲述七十余年前大军夜渡淮河的红色往事,眼神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崇敬;城东社区活动中心的案几前,侨界书画爱好者任时虎与本地艺术家并肩而立,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山河同春” 四个大字渐次成型。这些画面,没有轰轰烈烈的叙事,却以最细腻的方式,勾勒出息县侨务工作的温度与深度。

      以共同记忆凝聚认同。息县创新构建“红色根脉+文化源流”双轨并行的思想引领体系。依托渡淮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打造沉浸式研学路线,全年开展主题实践活动7场,让200余名侨界人士在重走革命路上深化家认同。同时以书画交流、非遗展演等10余场文化活动搭建情感纽带,让共同的文化基因在笔墨音律间自然流淌。更将侨务教育送入机关、社区、校园,通过200余人次的政策宣讲与图文巡展,让“四海同心”的理念深植人心。

      以贴心服务传递温度。这里有一套“走心”的服务机制,统战干部常态化走访摸底,精准掌握每位侨胞侨眷的生活需求。息县以“同心五送”为载体,将服务精准送到侨胞心坎上:全年开展15场义诊服务,让侨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医疗咨询;组织普法宣传活动,为200余户侨界家庭普及法律知识,解决他们在权益保障方面的困惑;中秋时节,大家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话家常;元宵佳节,共同制作灯笼、猜灯谜——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节庆活动,让远离故土的侨胞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娘家人”的关怀具象化、可触摸。

      “从医疗咨询到子女入学,他们总是想在我们前面。” 侨属关志华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侨界群众的心声。正是这份 “想在前、做在前” 的贴心,让息县的侨务服务有了温度,也让侨胞对家乡的归属感愈发浓厚。

      情感的共鸣,最终要转化为发展的合力。息县不满足于“守好情感阵地”,更致力于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侨胞从“家乡的旁观者”变成“发展的参与者”,在共促家乡发展中深化认同、实现价值。

      推荐5名优秀侨界代表担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组织侨商考察县域产业,赴省参加投洽会提供更广舞台——息县正以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网络,让情感共鸣转化为发展合力。“第一次在会上为家乡建言时,我真正找到了归属感。”新任侨界政协委员倪冰的感慨,正是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生动写照——当自己的声音能为家乡发展助力,这份情感认同便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如今的息县,侨务工作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日常肌理:红色纪念馆里,侨胞的脚步声与革命故事交织;社区活动中心内,笔墨香与欢声笑语相融;政务服务窗口前,针对侨胞的贴心服务细致入微。红色故事与宗族谱牒,共同诉说着血脉相连的深情;节日问候与政策帮扶,持续传递着 “娘家人” 的温暖;文化沙龙与经贸考察,不断搭建着融合发展的桥梁。这条以心连心、以情促融的实践之路,必将有更多侨胞带着赤子之心回到息县,与家乡人民携手,共绘新时代发展华章。(何红 胡译丹 彭辉)

    责任编辑:熊文琦

    下一篇:与名家对话 为教学赋能 固始三中语文教师的余映潮培训日
    上一篇:息县:专项监督护航校园“舌尖安全”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