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河南淮滨:政务改革激活营商环境新质效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8-11 16:18:2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2022年4月,河南省淮滨县政务大数据中心正式启动“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改革,一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政务服务革命就此展开。三年来,该县通过流程再造、技术赋能、服务升级,将39个部门的234项高频事项纳入“一窗通办”,企业开办时间从3天压缩至0.5个工作日,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80%,依托特发政务项目走出了一条县域政务服务改革的“淮滨路径”。受该模式影响,该中心荣获2024年全政务服务拓展领航员奖,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家级样本”。

      破壁垒:从“多头跑”到“一窗办”的制度突围

      “过去办工程验收要跑5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后台自动流转审批,效率翻倍!”2022年,金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简艳彬在工程建设综合窗口一次性办结竣工验收备案,成为该制度的首批受益者。改革初期,淮滨县打破部门壁垒,将分散在公安、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审批职能集中至政务大厅,设立“无差别受理”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闭环管理模式。

      “改革前,窗口人员既负责收件又参与审批,存在廉政风险;改革后,受理与审批权责分离,通过标准化清单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阳光审批。”政务大数据中心主任陈芳介绍,中心梳理368项事项的受理要件、办理时限和流转路径,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审批超时率从12%降至0.1%。

      强支撑:技术赋能打造“智慧政务生态链”

      在“受审分离”框架下,淮滨县政务大数据中心构建起“数据+场景+服务”的立体化支撑体系。2024年上线的智能预审系统,通过算法自动核验材料完整性,将群众材料提交返工率从35%降至5%以下;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15台智能终端,支持社保查询、证照打印等50余项高频服务,夜间办件量占比达27%。“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的成效显著。2025年,该中心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累计办理业务12.6万件,全程网办率达98%,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耗时从2.3小时压缩至38分钟。工程建设领域更实现“多评合一”,将人防、消防、自然资源等12个环节的并联审批时限压缩60%,助力淮滨县在2024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跻身第一方阵。

      优服务: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民生温度

      改革不止于流程优化,更注重服务体验的深度升级。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中心组建“红马甲”帮办代办队,提供方言服务、上门办证等个性化服务,三年来累计办理特殊群体事项1.2万件,满意率100%。在企业服务站设立的“助企惠客厅”,由首席服务官团队提供政策解读、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促成融资授信超3.5亿元。

      “以前办营业执照要花半天时间,现在扫码填表、自助刻章,10分钟就能拿到证!”2025年返乡创业的张芳芳在“扫码办事”专区体验后感慨。政务大篷车每月深入乡镇、企业,累计行驶超5000公里,将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2024年现场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件,节省办事成本超1300万元。

      拓格局:从“县域试点”到“跨省协同”的改革纵深

      2024年至今,淮滨县将“一窗受理”模式向长三角、京津冀延伸,与12个外省县区签订“跨省通办”协议,覆盖医保转移、养老认证等89项高频事项,年均减少群众跨省奔波1.2万人次。在技术层面,中心搭建“1+3+N”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归集32个部门的12.8亿条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企业异地办事“零材料提交”。

      “改革没有终点。”陈芳表示,中心正探索“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孪生政务大厅等创新应用,未来将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推送、审批风险智能预警等功能,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智办”跃升。(刘泽鲲 李汶哲)

    责任编辑:熊文琦

    下一篇:河南淮滨:全民健身日赛事开赛 点燃运动热情
    上一篇:河南淮滨:入学流程的“极简革命”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