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信阳高新区实验中学教师王静:画笔与公式的双重坚守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9-25 15:52:33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王静,信阳高新区实验中学教师,十三年来一直从事数学与美术教学工作。她深耕讲台,牢记为育人、为育才的神圣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引导每个孩子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画笔为桥:当艺术灵感叩开数学心扉

      王静老师是美术专业毕业,在教学实践中,她的美术专长,悄然成为了她数学课堂上一座无形的桥梁。面对抽象的几何难题,她信手几笔,生动简练的示意图便跃然黑板之上,仿佛将凝固的公式轻轻唤醒。“看,这个辅助线,就像给迷宫画了一条秘密通道!”她常这样比喻,原本艰涩的数学逻辑在视觉的铺展中豁然开朗。

      更难忘的是那个叫小磊的学生,曾被数学的“堡垒”困住,眼神黯淡。她没有急于用题海战术,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她对绘画的专注。一次课后,她拿出小磊的数学练习本,在错题旁精心绘制了幽默的卡通小人,配着鼓励的话语:“再试一次,你离‘画’出正确答案只差一笔了!”这独特的“批注”如一道微光,点亮了孩子眼中的求知欲。小磊开始主动请教,后来甚至尝试用图画拆解应用题。当小磊的期末数学成绩首次突破及格线时,她送给她一张画——画里,她自己正用巨大的画笔,解开了一道缠绕着彩虹的数学题。

      守护心灵:德育沃土上的勤恳园丁

      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之外,她还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精神家园的晴雨冷暖。她深知,乡村孩子的心事如同初春田野的嫩苗,既需要阳光,也渴望被温柔注视。作为老师,她书包里总备着些小零食、创可贴和一本写满学生情况的厚本子——谁家父母外出务工了,哪个孩子近期情绪低落,她都了然于心。

      学生小雅因家庭矛盾陷入情绪低谷,成绩一落千丈。她敏锐察觉后,一次次利用下班后时间走进小雅家门,耐心倾听、沟通调解。她不仅安抚小雅,更以“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的经验,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当小雅家庭重现久违的和谐笑声,她的成绩也随之稳步回升,最终考上心仪高中。那一刻,她脸上欣慰的笑容,比任何奖状都更动人。

      扎根乡土:十三载青春浇筑无悔讲台

      十三年前,美术专业的她初临乡村校园,面对师资调配的现实需求,她二话不说,欣然接下数学教学任务。从此,她的时间被细细切割:白天,数学课堂里她逻辑严密,步步推演;课余,美术教室中她指导构图,点燃色彩。教案本上,函数解析式的旁边,可能就画着速写的草稿;画架旁,也常常放着待解的数学练习册。

      寒来暑往,粉笔灰悄悄染白了袖口,风雨兼程的乡间小路铭记着她早出晚归的身影。有人曾问她,专业美术出身教数学,是否觉得“走错了路”?她笑着摇摇头,眼神明亮:“乡村讲台需要什么,我就尽力成为什么。公式和画笔,都是通往孩子心灵的路径。” 这朴素的话语背后,是十三载光阴的无悔交付——她用自己“身兼数职”的坚韧,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深深扎下了根须。

      王静老师的办公室窗台上,常摆放着几样东西:一叠批改细致的数学作业本,上面偶尔能看到她用红笔画下的、带着鼓励的简笔笑脸;几个学生新完成的、色彩明丽的美术小作;还有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她与一群毕业班学生在金黄麦田边的合影。每当夕阳的金辉漫过窗棂,映亮这些承载着时光的物件,也映亮她温和专注的侧脸——那画笔与公式共同描绘的,正是乡村教育者最动人的生命图谱:以专业为舟,以责任为帆,在孩子们成长必经的河流上,默默摆渡,无问西东。

    责任编辑:石洋洋

    下一篇:信阳市宣讲员“上好思政课”宣讲活动走进信阳市第三实验高中
    上一篇:信阳市体育中学田径队省锦标赛斩获6金6银3铜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