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这个路口总提心吊胆,现在老远就能看到‘前方事故多发,车辆减速慢行’的牌子,司机也会主动减速,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城郊结合部的李阿姨最近常对着自家附近的路口念叨——让她安心的,是刚加装不久的一批道路安全标识,而推动这件事的,是当地一家保险公司的风险减量实践。
从"赔损失"到"防风险",保险业正在探索更主动的安全治理模式。近日,平安产险信阳中支积极开展道路安全风险减量公益行动,聚焦信阳市八县两区高风险路段治理,通过捐赠一批交通设施、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减量工作。
保险不能只在事故后“买单”,更该在事故前“拦着”。基于这样的想法,平安产险信阳中心支公司联合交警部门对辖区路口进行数据筛选和实地勘察,最终锁定6个亟待整治的高风险路口:平桥区、浉河区各2处,罗山以及光山各1处,针对6个高风险路段进行分析,主要风险点为:车流量大、夜间车辆易超速行驶;路口无红绿灯;非机动车、摩托车、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路段视线不佳、附近农村居民较多等。6个高风险路段通过采用安装红绿灯、路灯、警示灯及交通标识标牌、减速带及道路标线等模式开展整治,全方位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降低事故发生率。
说到底,保险的意义不是“应对风险”,而是“减少风险”。就像那些立在路口的标识,不大,却能在车流里递出“提醒”;不复杂,却能让每个路过的人多份安心——这大概就是风险减量最实在的样子:把“安全”藏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陪大家稳稳当当走过每一段路。
“道路安全风险减量公益行动”不仅是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更是践行风险减量服务理念的具体行动。未来,平安产险信阳中心支公司将此作为一项长期公益项目持续推进,广泛应用科技手段从事后损失“等量”补偿向事前风险“减量”预防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做到为客户防灾害、为社会减损失,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双重功能。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