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从提交用工诉求到招满 32 名员工,只用了一周时间!” 11月17日,息县阿尔本公司负责人看着车间里忙碌的新员工,对“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平台”的响应效率赞不绝口。这则由工商联工作人员小赵快速派单、人社部门联动解决的案例,正是息县以精准服务激活民营经济 “一池春水” 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息县紧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 “两个健康” 主题,构建起 “三向引领、三维赋能、三化护航” 工作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向引领铸根基 凝聚发展向心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方向引领与信念支撑。息县以 “三个引领” 为抓手,为企业发展筑牢思想与责任根基。
在政治引领上,息县创新建立 “党委出题、统战协调、部门答题” 工作机制,通过季度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破解跨部门壁垒,今年已成功协调解决用地审批、能源保障等难题 31 项。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列席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制度的实施,更让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 “自己人” 的归属感,不断增强政治认同。
思想引领则通过多元化载体入脑入心。“息商半月谈” 定期开讲,“政策直通车进园区” 活动累计开展 28 场,覆盖企业家 860 人次,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市场主体。而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老区振兴” 主题实践中,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更将革命精神转化为企业家坚定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责任引领下,民营经济的社会价值持续彰显。126 家民营企业与 89 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在 “万企兴万村” 行动中孕育出 42 个特色种养、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超 800 万元,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三维赋能优生态 打通服务 “中梗阻”。“以前跑多个部门的事,现在在‘息商之家’一窗就能办。” 这是息县企业对服务升级的直观感受。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息县从阵地、政策、金融三个维度精准发力,让服务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阵地建设上,整合 18 个部门资源的 “息商之家” 实现 “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而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更让服务响应跑出加速度 —— 今年已快速解决企业诉求 156 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 3 个工作日,这种 “主动敲门” 的服务模式,正是政府角色从 “管理者” 向 “服务者” 转变的生动体现。
政策供给形成 “全链条” 支撑。惠企政策 “免申即享” 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兑现奖补,让企业 “无需申请、直达快享”;35 场 “送策入企” 活动累计帮助企业争取补贴奖励逾 1200 万元,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 “真金白银”。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通过 “政银担” 合作模式创新,“科创贷”“订单贷” 等特色产品应运而生,今年已为 89 家企业提供 3.5 亿元融资支持,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达 42%,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 的痛点。
三化护航提效能 构建长效保障网。“扫码提交的厂房扩建审批问题,三天就有了答复!” 在息县,“企业诉求二维码” 已成为企业反映问题的 “绿色通道”。这一创新举措正是 “三化护航” 体系中精准化纾困的缩影。
依托 “县领导 + 专班 + 网格员” 三级服务体系,息县深化 “万人助万企” 活动,今年已办结企业问题 289 个,满意度达 98.7%。系统化改革同步推进,营商环境 “十大提升工程” 与 36 名企业家特约监督员制度形成合力,以社会监督倒逼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规范化建设则为服务能力 “强基固本”,“四好” 商会提质行动与新生代企业家 “薪火计划” 并行推进,28 名年轻企业家赴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为民营经济传承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息县县委统战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三’工作模式,让民营企业始终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雨中打伞’的贴心。从诉求响应的‘速度’到政策供给的‘精度’,从服务保障的‘力度’ 到情感联结的‘温度’,息县正以最优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充分迸发,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何红 胡译丹 蔡亚咏)
责任编辑:熊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