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贾俊成,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多年来,他始终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用爱心、智慧与坚守,点亮无数学生前行路上的灯塔,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严”在规则,爱在细节

贾老师注重班规班纪建设,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困惑,是学生们心中值得信赖的“大家长”。
班上有一位名叫梓萱的女生,因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贾老师并未急于说教,而是选择在放学后陪她来到操场,静静地听她倾诉压力与自我怀疑。待她情绪平复后,贾老师轻声说道:“你的努力,老师都看在眼里。”一句简单却充满温度的话语,让梓萱重新燃起信心。从此,她遇到困难总会主动找贾老师谈心,亲切地称他为“信得过的老师”。
“赋能”学生,自主管理
贾老师坚信:学生才是班级真正的主人。他通过推行“班干部轮换制”“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等方式,将班级打造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生命场域。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贾老师都会立即实施“值日班长”制度,并设立小组积分“龙虎榜”。起初班级秩序略显混乱,但很快,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学生们开始自发协商分工——有人主动辅导组内学习困难的同学,有人设计小组讨论规则,还有人策划班级活动。如今,值日班长能独立管理自习课,小组内部高效协作学习,班级不仅纪律明显改善,更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生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

贾老师高度重视家校沟通,始终坚持真诚、平等、互信的原则,通过家长会、电话访谈、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稳固的育人共同体,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上的小潘同学曾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上课爱讲话,喜欢打闹,自律能力差。深入了解后,贾老师得知小潘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管教无力,孩子内心极度渴望被关注却又表现出强烈叛逆。于是,他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鼓励小潘参加喜爱的篮球社团,帮助他在校园中找到归属感;同时细心捕捉他在校的闪光点,及时拍照反馈给家长,引导家庭开展正向激励。渐渐地,小潘变了——课堂上能够安静听讲,甚至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他第一次勇敢举起手时,贾老师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的妈妈。电话那头,这位母亲久久无言,挂完电话,她给我回了一串流泪的表情包。那一刻,家校之间架起的信任之桥,正悄然托起一个孩子的蜕变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俊成老师,这位默默耕耘的教育守望者,正以满腔热忱、专业智慧和不变初心,行走在教书育人的幸福之路上。他用爱陪伴一届又一届学子成长,书写着最动人的青春篇章,也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石洋洋)
责任编辑:熊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