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岗中学的晨光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坚定、眼神温暖的身影——卢敏。自2014 年 9 月参加工作至今,卢敏作为一名拥有11年乡村教龄、1年党龄的青年教师,她的教育之路,是一条用信念丈量、用热爱铺就、用责任坚守的长征路。这路上,她以一束微光自喻,却点燃了万千星火,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田野。

追寻光:在坚守中靠近信仰的灯塔
2014年,怀揣教育梦想的卢敏踏入牛岗中学。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对党徽的向往便在她心中生根。她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老书记的谆谆教诲“入党不是终点,而是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一辈子”让她明白,信仰需要行动的浇灌。于是,党史竞赛有她专注的身影,抗疫前线有她奔波的足迹,线上教学攻坚有她彻夜的坚守,防溺水家访路上有她风雨无阻的足迹……这些看似平凡的坚守,是她向信仰之光一步步靠近的坚实见证。2023年,当她终于佩戴上那枚沉甸甸的党徽时,她深知,这不仅是荣誉的加冕,更是使命的托付。在班主任、语文教师、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她始终校准着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坐标。
化作微光:穿透阴霾 温暖孤独的灵魂
初任班主任,面对一群性格鲜明、顽皮的留守儿童,卢敏也曾彷徨。但她很快从“观察者”和“学习者”做起,用一本“班级手账”记录细节,将问题转化为责任,创新推行“一人一岗”责任制和班干部“轮岗制”,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她深知,制度之外更需温度。她设立“心语心愿”信箱,用笔尖传递关爱,倾听那些难以言说的烦恼。其中,一位因听力障碍而自我封闭的女孩,在卢敏和全班同学的持续关爱下,终于敞开心扉。当收到女孩“姐姐,我被北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录取了”的信息时,看着教室里灿烂的笑脸,卢敏更加确信,党员教师的温度,就是那束能穿透孤独阴霾的微光,足以照亮孩子前行的幽径。她甘愿做这束光,只为点亮每一颗可能黯淡的星辰。
播撒星火:在语文沃土点燃向美的火种

在卢敏心中,语文课堂是播撒美的神圣殿堂。她化身“故事讲述者”,用生命的热忱激活沉睡的文字。讲《行路难》,她演绎李白的豪迈,引领学生高诵“长风破浪会有时”;讲《范进中举》,她描摹范进的癫狂,带学生共叹科举的悲凉。她的课堂,渐渐成了孩子们自由演绎的舞台。他们自发组成“表演小组”,将《范进中举》《岳阳楼记》等经典搬上校园舞台,赢得全校赞誉。看着懵懂孩童在文字与经典的浸润中,眼眸闪烁出对美的向往与创造的光芒,卢敏深切体会到三尺讲台承载的千钧之重。每一堂精心打磨的课,都是向美而生的火种;每一次与文字的相遇,都在点燃心灵成长的星火。她愿永远守护这片沃土,让这美的火种,在孩子心中永不熄灭。
燃亮灯塔:汇聚微光 照亮同行的航程
2022年,卢敏被任命为教务处主任。这个决定背后,是家庭的重担:丈夫常年飞行在外,公婆体弱多病,一双年幼的儿女需要照料。面对家人的担忧,她有过挣扎,但“不干”这个选项从未出现。她毅然挑起新担,奔波于学校、医院与家庭之间。面对教师流动大、新教师成长慢的困境,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积极推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并牵头制定“青蓝工程”实施细则,让党员骨干与青年教师结成“成长共同体”。她倾力陪伴新教师成长:与娜娜老师连续两周听课磨课,助她在县级舞台绽放光彩;帮紧张的梦伟老师逐句分析教案,看着她从声音发抖到自信从容地站上讲台……目睹新教师眼中闪烁的光芒,卢敏豁然开朗,教师的成长,是星火相传的接力;教务工作的真谛,是点燃一盏照亮他人的灯塔,让迷惘者找到方向,让蒙尘的梦想重新发光。她深信,唯有汇聚每一束微光,方能成就照亮教育远方的璀璨星河。

十一年风雨兼程,角色在变,岗位在变,但卢敏心中那枚党徽的重量和“人民教师”的荣光从未改变。她曾为劝返辍学学生守候至凌晨,曾为一节好课十易其稿,也曾在女儿病榻前因紧急任务忍痛返校……这些选择的背后,是刻进骨子里的党员担当。
大家眼中的卢敏老师,是个身体特别好的“女强人”,其实,她只是从来不说疼和累。
正如奥运冠军孙颖莎所言“胸前的国旗永远大于身后的姓名”,对卢敏而言,胸前的党徽与肩上的育人使命,永远重于一切。如今,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也走上讲台,她更加懂得,教育,本就是一场壮丽的星火传递。
萤火微光,终成星河;初心之火,永不熄灭。卢敏,这位乡村教育的燃灯者,将继续以党员的标准砥砺前行。她坚信,在广袤的教育热土上,每一束看似微小的光,只要恒久燃烧,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万丈光芒,点燃万千心灵,燎原一个民族的希望。她的长征路,是无数乡村教师默默奉献的缩影,而这束由爱与责任点燃的微光,必将穿越时空,辉映出教育星空下最动人的篇章。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