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罗婧,中共
初心的重量——从乡镇讲台到城市赛场
“孩子们的成长等不起,基础打不好影响深远。” 这句话,沉甸甸地烙在罗婧老师的心上。2012年,初登讲台的她,面对的是乡镇学校英语师资紧张的困境。没有丝毫犹豫,她主动扛起了中心校跨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
“底子薄,基础弱”是现实。怎么办?下班后的时间成了她的“充电站”。多少个夜晚,她守着电脑屏幕,如饥似渴地搜集资源、设计活动,只为让孩子们多听一点,多读一句。发音不准?她一遍遍示范;兴趣不高?她设计趣味游戏。她的课堂,渐渐有了琅琅书声和自信的笑脸。
责任,是看得见的成绩。她所带的班级英语成绩,一路攀升,稳居前列。家长们朴实的话语是最好的褒奖:“把孩子交给罗老师,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成为她前行的动力。2015年9月,她以讲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信阳市羊山外
课堂的魔法——从镜子前的演练到一等奖的绽放
罗婧老师深知,好课堂是“磨”出来的。当新课改的浪潮涌来,她第一时间捧起《2022版新课程标准》,六大核心内容烂熟于心。她是学习者,更是勇敢的实践者。
为了上好那节后来荣获信阳市优质课一等奖的《Weather》公开课,她化身“细节控”。教案改了又改,教态练了又练。家里的镜子,成了她最忠实的“学生”。她对着镜子一遍遍调整表情、手势,只为找到最能抓住孩子注意力的方式。
她的魔法不止于此。“双减”之下,作业如何减负提质?她创新设计了“趣味闯关式分层作业”。基础关、提升关、挑战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闯关中收获成就感,点燃学习热情。她的市级讲座《"双减"政策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区级讲座《自然拼读与PEP的邂逅》,正是源于这样扎实的课堂实践和深入的思考,赢得了同行们的高度共鸣和热烈掌声。
爱的刻度——从“小蜗牛”的爬行到自信的绽放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罗老师教育的温度计。
班里曾有几个“小蜗牛”——性格内向,英语发音困难,在课堂上沉默得像影子。罗老师没有着急催促,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眼中对其他事物的热爱之光。“来,试试看,把你画画的专注力,放到这个单词上……”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课下几句轻声的交流,发音练习时一遍遍耐心的示范,如同涓涓细流,润泽着干涸的心田。
她的英语早读,不只是书声琅琅。她总会悄悄预留几分钟,分享一个励志小故事。那个关于“小蜗牛爬金字塔”的故事,她讲得格外动情:“只要方向对,一步一步,总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渐渐地,“小蜗牛”们的脸上有了笑容,课堂上举起了小手,眼中开始闪烁属于自己的光芒。爱,是严而有格,是静待花开。
星火的守护——从一个人的奔走到一群人的联盟
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罗婧老师深知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需要合力。她早出晚归的身影,是校园里一道熟悉的风景线——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组织升旗仪式,深夜踏着月光修改活动方案、回复家长关切。
面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难题,她在校长的全力支持和引领下,迎难而上。她主持市级课题《家校社协同下的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带着团队深入调研。面对新区新居民学生多、基础差异大、家庭教育知识储备不足等现实,在校长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协调下,她和团队提出“学校智导、家长智培、社会智联”的创新模式,利用
晨光与星月,见证着她的耕耘;课堂与活动,承载着她的智慧;学生的笑脸与成长,是她最珍贵的勋章。罗婧老师,这位扎根教育沃土十三载的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