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专人陪同、不用现场对接,执法人员在线上就完成了年报核查,还主动告知政策要点,这种‘不见面’检查太省心了!”近日,息县诚鑫建筑主要负责人对当地市场监管与税务部门的联合非现场检查连连称赞。这场由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税务局协同的跨部门检查,打破“上门核查”传统模式,通过省级监管平台的数据共享与网络监测,完成了对5家企业年报信息的精准监管,标志着息县“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非现场检查机制正式落地,实现了从“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到“不进户、查多项事”的监管升级。
从“多头扰企”到“综合查一次”的监管变革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抓手,而“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曾是困扰企业经营的痛点。
这一模式通过整合跨部门监管力量、归并检查事项,将过去多个部门“轮番上门”变为“一次协同核查”,既大幅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又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监管效率。对企业而言,无需反复准备材料、专人陪同,一次配合即可完成多项合规审查,迎检的时间与精力成本显著下降,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互联网+监管”撑起非现场检查新格局
此次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税务局的联合行动,核心依托省级“互联网+监管”平台,构建起“线上核查、数据赋能”的非现场监管流程:执法人员通过线上核对企业登记信息、比对纳税申报数据、监测社保缴纳情况,实现对企业年报信息的全方位、无死角核查;检查全程严格遵循“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确保监管公平公正;检查结果将在20个工作日内录入
数据共享与系统对接是此次创新的关键。通过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市场监管与税务部门可自动比对企业年报数据、智能分析风险点,既减少了人工核查的误差,又让监管从“被动上门”转向“主动预警”,精准度与效率双提升。
从“陪同迎检”到“全程不见面”的负担减法
截至目前,息县已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100余次,覆盖企业120余户,联合抽查占比达100%。相较于往年,企业迎检负担虽有初步减轻,但传统联合检查中“专人陪同”的环节仍需占用人力;而此次非现场检查模式,彻底免去了企业人员迎检的流程,实现“检查不扰企、整改线上办”。
诚鑫建筑的体验颇具代表性:“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通过电话逐条告知需整改问题,我们整改完成后,他们直接通过后台核查结果,全程不用见面。后续还主动向我们宣传《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政策,帮我们梳理了经营中的合规要点,比以前更贴心。”在完成县域检查任务的同时,企业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实现“监管”与“服务”的协同推进。
对于联合非现场检查模式,息县企业普遍给予好评。“以前餐饮行业要应对市场监管、税务、卫健等多个部门的检查,有时一个月要准备好几次,现在一次非现场联合检查就覆盖所有重点事项,省下来的时间能多服务几十位顾客。”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说。
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扰,更通过“检查+普法”的结合,帮助企业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不少企业表示,如今无需在迎检上“分心”,可以更专注于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此次“一业一查”非现场联合检查,也成为息县探索监管创新的“排头兵”,为后续优化流程、完善机制积累了实践经验。
下一步,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联合税务、卫健、应急管理等部门,持续完善“一业一查”“综合查一次”监管机制,通过深入推进“双随机+智慧监管”,息县将着力实现“执法检查无事不扰、企业服务无处不在”的目标,以更优的监管效能、更轻的企业负担,为当地营商环境稳步提升注入新动能。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