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胡善葆,中小学一级教师,河南省数学骨干教师,信阳市名师、优秀教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信阳市羊山新区优秀共产
在日常教学中,胡善葆老师不搞题海战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与真正意义上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同时满足素养与能力的双向需求,这是胡老师始终秉持的方向,亦是“双减”政策所倡,更是当前教育所需。
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发光
胡善葆老师深谙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他的课堂上,“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分组标签,而是一套科学严谨的育人体系。他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和专项测试,将学生动态划分为“基础巩固组”“能力提升组”“思维拓展组”,每周根据学生表现调整分组,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提升。
在作业设计上,胡老师采用“必做题+选做题”模式:基础组完成课本习题巩固知识点,提升组增加生活应用题培养应用意识,拓展组挑战开放性问题训练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购物方案选择”时,基础组通过模拟购物计算总价,提升组分析不同折扣方案的性价比,拓展组则设计班级跳蚤市场的定价策略。这种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踮踮脚就能摘到果实”的成就感。
生活链接:让数学回归真实世界
胡老师始终相信“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他将课堂延伸到校园、家庭和社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自行车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自行车会变速,在实践中巩固比和比例的关系。在“家庭理财小能手”项目中,学生记录家庭一周开支,制作柱状图分析消费结构,将小数运算与统计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胡老师独创“生活情境复现法”。例如学生在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概念时存在障碍,他便组织学生进行“茶叶盒包装纸”活动:将茶叶盒的包装纸展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有几个面。这种具象化教学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转化为探索热情。
家校协同:构建全方位数学学习生态
在胡善葆老师的班级,“数学学习共同体”不仅存在于课堂,更延伸至家庭。他发起“数学周末研讨”倡议,鼓励孩子在周末向家长抽出15分钟与家长进行数学互动:分数乘除法时讨论倍份概念,整理复习时练习分类归纳,逛超市时比较购物方案选择。为提升家长的指导能力,他定期开展“超市里面找数学”等实践化辅导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陪伴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胡老师实施“三位一体”帮扶计划:学校里安排“数学小导师”一对一辅导,课后通过“错题档案”追踪改进,家庭中指导家长使用“错误复述法”引导孩子分析解题思路。在他的努力下,班级数学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孩子喜爱。
专业深耕:在研究中实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胡善葆老师始终保持对教育前沿的敏锐洞察。他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中,胡老师注重将德育融入数学课堂。他参与设计的“数学文化节”活动,通过讲述数学家故事、展示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人文魅力;在“确定起跑线”实践课上,学生通过计算操场周长、跑道宽度等数据,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理念深度融合。这种“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
桃李芬芳: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蜕变
十余载毕业班数学的辛勤耕耘,胡善葆老师用智慧与爱心点亮了无数孩子的数学梦想。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突出:班级数学统考优秀率连续名列前茅。
更令人感动的是,胡老师的教育影响早已超越了分数。家长们在反馈中写道:“孩子现在遇到问题会主动画示意图找规律,这种思维习惯的改变比成绩提升更重要。”“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说:“是您让我发现了数学的乐趣,这种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将伴随我一生。”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他不懈的追求,他用方程搭建理解的桥梁,用几何勾勒成长的轮廓,让每个孩子在数理世界里既学会理性思考,也感受温暖陪伴。在教育旅程中,他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馨香,书写无悔的教育人生。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