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感谢法官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既保住了企业,又不误农时!”某农资公司负责人向法官感谢道。面对春耕生产倒计时与涉农企业资金链告急的双重压力,信阳市淮滨县法院栏杆法庭以“保全+调解”双向发力,通过微信“云端调解室”成功化解三起涉农企业纠纷,为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案情回顾
2024年5月,某农业机械公司与某粮食公司签订《机井配套设施采购合同》,双方约定由某农业机械公司向某粮食公司支付履约保证金60万元。后因该项目延期开工,某农业机械公司多次要求退还保证金未果,遂诉请法院判令某粮食公司返还保证金及违约金。
2024年,种粮大户王某、朱某等人分别向某农资公司采购种子、化肥与农资产品。后因资金周转困难,二人未按约定支付货款,某农资公司分别提起诉讼,要求支付货款及利息。
法院审理
这三起案件表面是合同纠纷,但其原告均为涉农企业,从事节水设备供应、农业综合开发及农资销售,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为此,承办法官吴祥立足“护农、惠农、安农”理念,根据前期了解的被告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情况,采用“优先调解+善意保全”的方式,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压缩了办案时限。
为减少当事人诉累,不误农时。吴祥在立案后,立即建立微信群,线上线下同步与原、被告沟通,从各方当事人切身利益以及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双方当事人相互理解,经过不懈努力与多轮沟通商讨,三起案件均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通过微信调解群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至此,该三起涉农企业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账户冻结到信任重燃,三起涉农纠纷的化解路径,彰显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智慧。下一步,淮滨县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护农”理念,以服务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权益为重心,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纠纷案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贡献司法力量。(汪俊 金宏辉 任方正)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