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浉河之畔柳绿桃红,玉兰吐蕊。4月1日,信阳市第十小学迎来了浉河区第四教研协作区“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协作区各校的数学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在盎然春意中开启思维碰撞的教研之旅。
趣味课堂展示,点燃学习热情
上午9时10分,活动在第十小学程玉婷老师执教的《口算加法》中拉开帷幕。程老师教态自然,极具亲和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运用小棒和计数器直观操作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上,孩子们手持彩色小棒,在小组合作中像小数学家般热烈讨论,思维的火花随着春日暖阳跃动在教室每个角落。
第二节课由第十二小学的丁玥老师执教,她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两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老师多方引导下,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口算方法进行计算,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窗外的玉兰树正摇曳着新叶,仿佛也在为孩子们的智慧点赞。
深入研讨交流 凝聚教学智慧
十三小湖东校区的刘昕老师在《新教材新理念》的讲座中强调,新课标以“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为育人目标,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各校教师代表也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如何在课堂中落实量感、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展开深入交流,思想的涟漪在春日的会议室里层层荡漾。
专家引领指导 明确教学方向
活动最后,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的王主任为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全总结。她以“数与运算的一致性”为核心,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能。她强调,新教材重构了数与运算的逻辑体系,教师需深度理解教材意图,贯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本质,回归“计数单位累加”的口算教学本源。王主任的指导为浉河区数学教学锚定了“理解本质、培养思维、赋能成长”的发展方向,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双支撑。
本次活动是第四教研协作区落实“双减”政策的系列教研活动之一。我们将继续以“春天的约定”为契机,深耕课堂主阵地,让核心素养在每一节数学课上落地开花。随着活动圆满落幕,教研之花已在春日里悄然绽放,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结出累累硕果。(严艺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