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清晨的信阳博物馆前,16 张带着羞涩又好奇的脸庞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固始县丰港乡及姚圩村的孩子们,正与 19 位佩戴着红色绶带的博物馆小志愿者相视而笑 —— 这场名为 “手拉手・心连心 博物馆的一天” 的活动,拉开了充满惊喜的序幕。
上午 9 时,信阳博物馆的青铜展厅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固始县来的同学们踮着脚尖,盯着玻璃展柜里的各种文物,手指不自觉地跟着 “小小志愿讲解员” 的手势滑动。“你看这上面的纹路,像不像咱们老家河里的波浪?” 孩子们的交流声和笑声在展厅此起彼伏。
午后的阳光透过机务摇篮博物馆的玻璃窗,照在孩子们惊叹的脸上。在航空发展史展区,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讲述着英雄故事。当听到 “我
随后参观的城市规划展览馆里,巨大的沙盘模型让孩子们找到了熟悉的地名。“那个绿色的区域是我们镇!”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十几个小脑袋立刻凑成一团,在光影流转中寻找家乡的模样。
31日的非遗课堂上,树叶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叶雕老师刚演示完基础刀法,孩子们就小心翼翼地在梧桐叶上刻下昨天见过的铜鼎纹样。“我要把博物馆的宝贝‘藏’在树叶里带回去。” 她指尖沾着细小的叶屑,眼睛里全是专注和认真。隔壁的超轻粘土工作台更是热闹。小志愿者教乡村小伙伴用三原色调配出 “信阳红”,捏制成茶叶的形状。
离馆时,几十个个孩子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歪扭的字、贴满采集的树叶标本,还有互相留下的联系方式。这场持续两天的文化之旅,让孩子们的脚步从历史展厅迈向科技前沿,指尖从触摸文物到创造作品。当他们背着装满手工艺品和友谊的书包挥手告别时,博物馆的玻璃幕墙上,正映出这群孩子与传统文化同行的小小身影。据了解,“博物馆的一天” 多年来一直是信阳博物馆品牌教育项目,已陪伴数百名孩子走过文化探索之路。未来,更多这样的 “手拉手” 活动,将继续为乡村孩子架起通往文化世界的桥梁。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