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下夜班回家的路上,经常看到义警还在巡逻,我心里就很踏实……”11 月 24 日晚,信阳市息县众鑫二期小区门口,刚下班的居民李涵望着街头身着荧光背心的巡逻身影,由衷地感慨道。

在息县的街头巷尾、学校门前,一支身着统一制服的特殊队伍,正以默默坚守勾勒出城市最暖心的风景线。不是警察,却守护着居民的平安幸福;没有报酬,却心甘情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息县,活跃着一支护校安园、治安巡逻、调解矛盾纠纷、应急救援的义务队伍。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头衔,却怀揣着最赤诚的服务之心;不求分毫回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我一直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义务做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息县义警协会会长胡伟谈起成立协会的初衷时说,“每天做一点小事,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能够被老百姓需要,是一种幸福。

这支特殊的队伍里,既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救援队队员,也有退休居民、个体商户,虽身份不同,但都怀揣着赤诚的服务之心,在护校安园、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反诈宣传等公益岗位上默默奉献。
规范管理是发挥义警作用的关键。协会为成员统一配发包含反光背心、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在内的义警装备 “五件套”,建立 “统一培训、明确职责、保障兜底” 的运作体系,通过 “线上理论 + 线下实战” 双轨培训,让义警们熟练掌握反诈宣传、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推动志愿服务从 “热情型” 向 “专业型” 转变。
“雨再大,也不能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有风险!日前一个阴雨清晨,第十一小学校门口,浑身被雨水浸透的魏刚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目光依然紧盯着车流与人流,熟练地疏导着交通。这样的坚守对他而言早已是常态。
校园安全牵动万千家庭。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息县第一小学、第十一小学等 4 所学校门口,总能看到义警们忙碌的身影,在熙攘的车流人流中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护送学生安全通行,成为家长们眼中最可靠的 “护学卫士”。
魏刚感触说道:“如今穿上义警马甲,护送学生过马路,就意味着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更要好好将护学岗坚持下去!”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也纷纷表示:“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学高峰期路面比较拥堵,但只要看到民警和义警在,心里就很踏实,挺放心的。”
除了守护校园安全,街头巷尾的反诈宣传、治安巡逻也是义警们的重要工作。“陌生电话不大意、网络信息不轻信、资金转账不着急……” 在水岸花园小区广场,义警队员们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反诈常识。
早上收到一条可疑短信,正犹豫时遇到义警宣传,咨询后才知道是诈骗,幸亏没乱点链接!”小区居民韩雨说。
“路灯坏了就上报,邻里纠纷能调解就调解,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看到有人干坏事就马上报警。”,作为队伍中少数的女队员,张娟娟对这份 “无薪职业” 充满热爱,。每逢周一、三、五,她都会准时参与“早护校、晚巡逻” 工作,“我们虽然不穿警服,却守护着‘大家’和‘小家’。这份荣誉感让我越干越有劲头。”
目前,息县义警协会有67名成员,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义警工作。胡伟介绍说,自今年9月1日起,义警们正式到岗执勤,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虽是无偿工作,但大家的积极性仍然很高。他们在执行任务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群众的认可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勋章”。
“家乡环境治安好了,居民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提高了,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奉献一份平安的力量,这是一个好事情!”成员王磊说,小人物也有“成为英雄”的梦想。
夜幕降临,冬日的寒风阵阵袭来,但息县的街头依然能看到义警们巡逻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辖区大街小巷,对沿街店面、背街小巷及偏僻场所逐一巡查,提醒群众关好门窗、做好安全防范。
如今,息县义警队伍仍在不断壮大。这些怀揣 “义” 心的志愿者,用一个个 “小力量” 汇聚成守护平安的 “大能量”,与公安民警并肩作战,共同筑牢社会治理的基层防线,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提升,成为息县城市发展中一道靓丽的 “警” 色。(何红 胡译丹 )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