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近日,息县东岳镇的万亩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田间地头,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农户们正忙着采挖、分拣、装车,一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破土而出,堆砌成一座座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乡村丰收画卷。
望着这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东岳镇大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满怀激动地说:“看到这满地的‘金疙瘩’,我心里是真高兴!以前咱们村种红薯是‘小打小闹’,挣不了几个钱。现在镇上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统一了品种和技术,这红薯真就成了咱村民的‘致富宝’!你看这产量、这品质,大家的干劲能不足吗?”
在东岳镇大刘庄村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种植大户亿邦农业负责人看着自家地里个顶个大的红薯,脸上乐开了花。“今年我们引进了‘西瓜红’和‘烟薯25’这两个新品种,采用节水滴灌和有机肥种植技术,你看这红薯,不仅品相好,口感更是软糯香甜。预计今年亩产能达到5000斤以上,收入比去年能增加二成!”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东岳镇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素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过去,由于品种单一、分散经营,红薯产业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红薯产业作为“一镇一业”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我们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品牌销售,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后顾之忧。”东岳镇红薯产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已突破一万亩,带动了超过3000户农户参与其中。我们正在努力将‘东岳红’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地域名片。”
丰收的红薯如何变成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东岳镇的答案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除了将新鲜红薯销往全国各大农批市场外,镇上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也开足马力,将红薯加工成红薯干、红薯粉条、红薯淀粉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销售与加工渠道,“东岳红”及其加工产品正稳定地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一片片丰收的薯田,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共同奏响了东岳镇乡村振兴的“丰收曲”。小小的红薯,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正铺就一条越来越宽广的“甜蜜”产业路,为东岳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石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