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信阳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康复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穿梭于病房与治疗室之间,白大褂口袋里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患者的康复进展;治疗时手法精准、动作轻柔,讲解时语气温和、目光专注。她就是康复科青年医师邱景。
自2019年入职以来,邱景始终秉持“让患者重新站起来、笑起来”的初心,扎根临床一线,在康复医学领域不断精进。她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帮助众多功能障碍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助力患者重建信心,先后获评“优秀青年医师”,并在市级康复医学技能大赛中获奖,成为患者信赖、同事认可的青年骨干。
精研技术,为患者定制科学康复方案
康复治疗既需耐心,更讲精准。邱景坚持白天实践、夜晚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并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系统掌握神经肌肉促进、运动功能重塑等先进技术,积极应用于临床。
2022年,38岁的脑出血术后患者郝先生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康复预期较差。邱景结合其职业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急性期采用神经电刺激促进肌肉激活,恢复期开展“一对一”作业治疗并融入键盘操作、折纸等实用训练。她还自学3D运动捕捉技术分析步态,优化动作设计。治疗中,她亲自示范、鼓励患者:“今天多动一厘米,就是进步。”经过87天系统康复,郝先生从卧床到独立行走,最终重返工作岗位。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她应用“球囊扩张+冰刺激”联合疗法,帮助百余名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对脊髓损伤患者,她推行医院-家庭联动康复模式,通过线上随访提供持续指导。近五年来,她已助力数百名患者实现生活自理。
温暖陪伴,用关爱点亮康复信心
“康复不仅是功能训练,更是心灵重建。”邱景始终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注重个体差异,用细致沟通搭建信任桥梁。
2023年,16岁舞蹈生小李因车祸骨折,术后出现焦虑情绪,抗拒康复。邱景了解其舞蹈爱好后,搜集同类康复案例,每日与小李交流谈心,并自费购买画具赠送给她,鼓励她记录康复历程。一次训练中,小李因疼痛落泪,邱景蹲下平视安慰:“我们试试跟着音乐动一动,哪怕只是脚尖抬一下,也是靠近梦想。”此后,她将舞曲融入训练节奏。半年后,小李不仅恢复行走,还能完成基础舞蹈动作。今年初,她寄来一张手绘贺卡,写着:“邱医生,谢谢您让我相信,热爱不会被辜负。”
面对老年患者,她更是耐心细致。78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王大爷训练时易烦躁,邱景将动作分解为“抬胳膊、伸手指、转身体”三步,用通俗语言引导;担心老人遗忘,她制作训练口诀卡片供其随身携带。王大爷的儿子感慨:“邱医生比我们做儿女的还细心,把父亲交给她治疗,我们很放心。”
甘于奉献,助力团队共同成长
作为科室青年骨干,邱景主动承担带教任务,牵头成立“康复技术学习小组”,每周组织病例讨论,交流诊疗经验与临床体会。年轻医师小周遇到复杂病例时,她全程指导,从影像分析到方案调整,毫无保留地传授技巧,帮助新人快速成长。
她积极参与科室规范化建设,推动康复流程优化,促进多学科协作,为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贡献力量。
坚守初心,践行医者使命
从医六年来,邱景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她坚持提前到岗查看患者情况,下班后整理病例、分享心得;节假日随叫随到,只为不耽误患者疗程。业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紧跟康复医学发展前沿。
“康复医学在进步,我多学一点,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是邱景常说的话。她用专业驱散病痛,用温情重燃希望,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医师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她将继续在康复之路上坚定前行,为更多患者点亮回归生活的光。(金宏辉)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