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钰,中共
勤于学习 历练自我
方老师始终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教学竞赛,将其视为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她坚信,赛场与课堂的碰撞能激发新的教学能量,而专业培训则是补充知识盲区的有效方式。每次报名参赛,她都会精心打磨教学设计,从学情分析到活动创新反复推敲;参与培训时,她专注学习前沿教育理念,主动与同行探讨教学难点。无论是技能竞赛中的临场应变,还是专题培训里的案例研讨,她都全身心投入,把每一次经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养分。她曾先后获得信阳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平桥区“优秀班主任”、平桥区“巾帼建功标兵”、平桥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平桥区红领巾宣传大赛“特等奖”、平桥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
在方老师的带班育人观念里,培养学生的爱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四年前,方老师接的这个班级,五十多个孩子里,一大半都是留守儿童。针对这种情况,方老师主动提出住校,以方便照护学生。学生小锌的奶奶不识字,不会辅导孩子作业,方老师就代替家长辅导他完成作业,然后护送他走过田埂回家。有次
以心换心 家校共育
教育从来不是独角戏,老师的讲台与家长的屋檐,本应是滋养成长的同一片土壤。以心换心,才能让家校之力同向汇聚,托举起孩子的未来。方老师有个学生小墨,是班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伸手打人,小朋友们渐渐都躲着他。方老师找他谈心,他攥着衣角嘟囔:“爸爸也这样,他就爱打人。”家访那天,方老师没急着说小墨的问题,而是先讲了小墨在课堂上帮同学捡橡皮,帮老师拿书本等等表现好的地方,使家长认识到粗暴对待孩子造成的反常情况,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后来,小墨逐渐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班里孩子和谐相处,并且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方老师说:“家校之间,少些指责,多些体谅;少些命令,多些倾听,才能让教育的暖流,真正淌进孩子心里。以真心换真心,用理解消弭隔阂,家校才能成为同盟。毕竟,我们怀揣着同一个心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信任中,长成最好的自己。”
几年来,方老师坚守初心,不懈努力,不辜负孩子和家长的期盼,将责任转化为一份鞭策,一份动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同孩子们一起憧憬美好未来。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