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汪凤,信阳市羊山外
“择一事,终一生,做教育事业的笃行者”。从青涩年华到鬓染微霜,躬耕教坛近三十载,汪老师始终秉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乐教爱生,以文化人,在语文课堂的一方天地,左手牵着班级管理的温度,右手握着语文教学的诗意,将平凡的日子酿成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春雨。
以教之名 共同进步
让学生爱上语文,是汪老师执教语文以来一直坚守的信念。语文课上,她或激情飞扬,或风趣幽默,引领学生在文学王
以爱之名 双向奔赴
在带班这件事上,汪老师有自己的“慢哲学”。她从不把“规矩”挂在嘴边,而是把班级变成“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让学生爱上自己,是汪老师的带班之道,她深知“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她的学生有响亮的名字,课下,她的学生只有两个称呼“孩子”“乖”。她喜欢看学生认真听讲,专注读书的样子,她更爱听孩子们给她讲的小秘密。带班以来,汪老师从不以学生优秀而偏爱,更不因学习困难而忽视。她对学生爱之有加,学生对她敬之有余,满怀教育情怀的汪老师,用爱践行着一场双向奔赴。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
忠于初心 润已泽人
近三十年里,汪老师的教案本堆成了小山,每一本都写满了“小心思”:“这个段落适合分角色朗读,小明声音洪亮,让他读爸爸”,“小雨喜欢动物,讲《松鼠》时可以让她分享家里的仓鼠”。她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她对班级的“暖”和对语文的“爱”。有人问她,教学不枯燥吗?她笑着说:“看着孩子们从认不全汉字,到能读懂诗里的温柔;看着班级从陌生的小群体,变成互相牵挂的一家人,每一天都是新的,怎么会枯燥?”
汪老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文学修养开启学生智慧,她用带班的温度守护孩子的成长,用语文的诗意点亮孩子的心灵,在平凡的讲台前,写就了最动人的教育故事。(石洋洋)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