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年来,我
朱校长首先对
随后,朱校长详细阐述了“三导四自主”的教学理念。他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流程复制,而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共鸣。在新课导入的3~5分钟内,教师通过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搭建情境桥梁,同桌二人携手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开启知识之门;在7~8分钟的重点导学环节,小组围坐讨论,教师扮演引路人角色,以精准问题激发探究热情,使重难点在合作中轻松化解;6~10分钟的习题导练阶段,学生独立静心练习,通过变式训练夯实知识基础,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捕捉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课后自主学习则延续课堂探索的脉络,预习与巩固相结合,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
淮滨二高新推出的课改模式,摒弃了“教师不敢讲”的束缚,剔除了“必须学生说”的教条,更杜绝了“为小组而小组”的形式主义。教师的“导”,源于专业备课的智慧积淀,展现情境创设的巧妙构思,体现问题设计的精准施力;学生的“自主”,体现在同桌研学的默契配合,小组研讨的深度探究,个人研做的专注投入,以及课后探索的自觉行动。当“分数初步认识”与“分苹果”的生活情境相遇,当抽象知识与真实问题相融,学习便不再仅仅是枯燥的识记,而是转化为充满获得感的深度体验——这正是“三导四自主”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所在。
报告的最后,朱校长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耐心地为教师们答疑解惑。朱校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践行建议:守正出新,回归教育本真。他指出,无论模式多么优越,唯有落地实施才能真正见效。淮滨二高所提出的六条“实施建议”,更像是一份“教育初心指南”,时刻提醒每一位教师:课改的目的并非“炫技”,而是“育人”。
以人为本,构建生命课堂:不要再仅仅盯着“完成教学任务”,而应着眼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课堂成为“生命舒展的园地”,而非“知识灌输的工厂”。
尊重规律,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语文有其独特的温柔,数学有其特有的严谨,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灵活调整模式——“无招胜有招”,方为最高明的课改之道。
守正出新,彰显教学个性:在模式框架下,大胆探索个人风格,让课堂充满“你的味道”,让创新融入日常。
摒弃浮华,回归教育本真:勿将课堂视为“优质课赛场”,勿将学生当作“演出道具”,学校应为育人之地,而非追逐功利、追求花哨之所。
爱学生,是终极使命:没有爱,再优秀的模式也缺乏温度。多蹲下身倾听学生心声,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让课堂充满“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
爱职业,是幸福密码:对教育的热爱,是坚持课改的不竭动力。将职业视为事业,才能在每一节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从来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舞的舞台”。
当前,淮滨第二高级中学所实施的情境-问题双驱动的“三导四自主”循环大课堂模式,正借助情境化教学作为推动力,以问题导向为引导,引领学生向着智慧的彼岸进发。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代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即回归到生命的本真,回归到学习的核心,回归到教育的原始宗旨。展望未来,随着更多教育工作者遵循这一初衷,持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有更多课堂成为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掘和展现的肥沃土壤。(刘泽鲲 倪黎 张震 庞士飞)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