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我省高质量推进“信用河南”建设工作部署,高标准落实信阳市“一县一区一行业一特色”信用示范工程建设要求,罗山县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载体,探索打造本地化特色创新,实施“信用园区”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推动形成企业信用价值化、经营活动合规化、营商服务多样化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推动信用深度赋能园区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聚焦信用制度筑基。县发改委、园区管委会先后出台《罗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信用园区”项目建设方案》《罗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等级评定等核心机制,为示范项目实施构筑坚实的制度保障。实施过程中,通过逐步完善企业信用准入审查机制,全量归集园区内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精准评价企业信用等级,鼓励园区企业诚信自律,增强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全生命周期把控企业信用水平。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审批提速、容缺受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缩减企业办事时间和经济成本;对恶意欠薪、拖欠银行贷款、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依法公布曝光。不断健全完善园区信用政策制度,有效提升“信用园区”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创新信用数智赋能。依托罗山县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用园区专项数据资源目录,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已累计归集全县各类信用信息1089万条,其中公共资源交易、科技研发、用水、用气等园区企业密切相关信息2186条,有效实现信用信息的“高效归集、智能分析、互联互通、精准利用”,为园区企业精准画像提供数据支撑。完成对园区内277家市场主体“一企一档”电子信用档案的建立,生成“一企一码”,多维度展现企业信用状况,通过罗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信用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动态展示,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可视、可查、可监督”诚信“码”上见。搭建“信用合同履约数字化监管平台”,对先期已导入的87份园区企业合同进行履约进程全流程智能动态追踪,实现临期履约提醒、逾期信用警示、违约信息公开,成为降低交易成本、防范信用违规风险的护航屏障。
紧盯信用服务升级。联合县商工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税务等多个部门,引入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信用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党委牵头、政府指导、社会共建、多方参与”协同机制。推行“信用管家”服务,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周四茶叙会,打造集政策咨询辅导、信贷融资对接、企业信用修复、柔性信用监管、守信激励权益等全流程的“不出园区”信用服务保障,提升企业入驻率和经营活跃度。全面摸排企业信用状况,深入调研走访,开展专场入园信用修复助企活动,对已符合信用修复条件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做到能修尽修、应修尽修,已及时修复失信信息53条;结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运行机制,现已支持园区54家企业通过全市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完成授信,授信金额25073.1万元,其中信用贷款2171.1万元,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助力园区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下一步,罗山县将继续深挖信用信息数据价值,打造“制度+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信用生态,不断深化“信用园区”建设成果,创造可复制可推广“信用+园区服务”模式和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信用应用创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诚信意识普遍增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支撑。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