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张琴,2012年投身教育事业,现任中小学一级教师,
深耕课堂 守正育人
作为语文老师,张老师的课堂从来不缺惊喜。她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这份用心,让语文真正走进孩子们心里:曾经怕写作文的学生开始独立创作,课堂上的呼声此起彼伏,连基础薄弱的孩子也能自信地举起手。在她的引导下,班级学习氛围浓郁,学生兴趣高涨,更有学生在市级征文竞赛中拔得头筹。当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懂得,兴趣和热爱也随之而来,静待花开未来可期。
育德润心 引路同行
对于张老师而言,课堂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爱与童心的双向奔赴。根植于爱的土壤,教育的艺术之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期间,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老师,她总是用最真诚的爱去关心和教育学生。她的关怀,藏在每个细微的日常里:对不爱发言的学生,她用温情的话语鼓励;对作业出错的学生,她用批注传递温暖;对好动调皮的学生,她则用课文里引人深思的故事引导同学间和睦相处……这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细碎,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却像春雨落在刚冒芽的草地上——她用语文老师独有的方式,把关爱写成了孩子们能懂的句子,一句句,刻进了成长里。
勤学不辍 笃行不倦
在张老师看来,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而学习,正是这场修行的底色。身处一线,她更明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她将终身学习当作习惯:向课本学,深挖知识背后的逻辑与温度;向同事学,在教研探讨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向学生学,从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中汲取灵感;更向时代学,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让自己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他不愿做“一桶死水”,而要成为“一条奔流的河”,用持续的成长陪伴学生走过每一个阶段,让他们在看到老师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懂得“终身学习”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课。
这便是她作为一线教师的职业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初心为锚,不迷失方向;以奉献为帆,托举成长;以学习为桨,持续前行。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只愿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因为她的存在,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对未来的向往——这便是平凡岗位上,属于教育者的伟大。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