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段晓梅,中学一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余年,先后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区级文明教师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她个人亦多次斩获区级优质课荣誉,还积极参与市级课题项目;在指导学生方面,她带领学生在市、区级诵读比赛中屡获佳绩。十余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热忱投身教育,既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又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紧抓每一个教育契机,用责任与爱心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深受学生喜爱与家长信赖。
让语文成为生长的土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她坚信语文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场文字与生命的相遇,是伴随成长的语言修行。低年级识字,她跳出机械抄写的模式,带孩子们在绘本里感受“爱”的温度,在晨读中触摸“春”的质感;中年级习作,她打破命题束缚,引导学生用日记记下换牙的慌张,用书信传递同桌的善意;高年级阅读,她不止步于篇章分析,让孩子们在《少年闰土》里读懂向往,在《匆匆》中思考时光——本质上,是让语言学习与生命成长同频共振。
在她眼中,课本从不是封闭的容器,而是连接生活的桥梁。她将识字融入日常:看路牌发现形声字规律,在落叶上拓印象形字轮廓,让抽象汉字变成可触摸的生活符号。她常说,语文的终极目标不是掌握知识体系,而是培养用文字表达心灵的能力。
课堂上,她关注每个孩子的状态,因材施教鼓励主动参与,让思维在轻松氛围中迸发;课间时,她总留在教室,为学生个别辅导、答疑解惑,用耐心浇灌每一颗求知的心。
让温暖成为照亮心灵的光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用耐心帮他们重拾信心、跨越障碍;面对学有余力的孩子,她设计更高阶的挑战,鼓励他们追求卓越。这份细致的关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学生进步时,她及时送上表扬与奖励,陪他们品尝成长的喜悦。
课堂上,她是握粉笔的引路人;下课铃响,便成了听悄悄话的大朋友。有同学考砸了垂头丧气,她递过一块巧克力:“我小时候也被应用题难哭过”;有人拿到奖状,她比谁都激动,第一时间拍照留念。作业本里的“加油呀”,课间操时悄悄整理好的衣领,被问“老师你小时候也这样吗”时笑着点头的模样,都让孩子们知道:她不只是老师,更是陪他们分享秘密、打败烦恼的伙伴。
让教育成为双向奔赴的旅程
在她看来,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共鸣——家长从不是教育的辅助者,而是共同的成长伙伴。她会不定时推送“电子喜报”,没有分数排名,只有对孩子语言成长的细致描摹:“小欣用‘亮晶晶’形容露珠时,眼睛比露珠更亮”“小雨造句时,自然融入了周末和爷爷钓鱼的经历”。这些具象的反馈,让家长看见教育细节里的成长密码。
她还组织家庭共读,分享亲子阅读的真实感受;发起生活识字挑战,鼓励家长用孩子的视角记录日常里的文字发现。这种温馨的互动,本质上是对家庭教育自主性的尊重。她始终相信,最好的家校关系,是双方在理解中形成合力,共赴成长。
十余载光阴流转,在她的课堂与家校故事里,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教学教研用专业守护成长的节奏,家校合作以信任拓宽成长的维度。而那些在文字里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积蓄力量,在信任中拔节生长,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灿烂的光芒。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