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潢川县传流店乡:校乡协同筑基石 产研融合启新篇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7-23 16:33:4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7月22日上午,信阳市潢川县传流店乡与信阳农林学院联合召开水产养殖及紫云英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以校乡智慧碰撞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以产研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共同擘画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此次座谈会汇聚产学研政多方力量:信阳农林学院统战部长杨东辉、中心实验室主任喻艳红、农学院院长陈利军、科技处副处长刘秋员,信阳市紫云英协会会长李健,该校农学院讲师肖荣英、张莉,水产学院讲师王俊如、黄荣静、胡志,与潢川县传流店乡委书记吴宗徽,委副书记、乡长李美,委组统委员王金明,潢川县紫云英产业协会秘书长胡宗安,王营村支部书记何建业,河南九星丰源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体安等齐聚一堂,共探产业升级路径,共商高质量发展之策。

      “以‘五品’理念强根基,以校乡合作用力破局。”传流店乡委书记吴宗徽系统阐述了当地甲鱼养殖、紫云英产业的进阶之路。近年来,该乡秉持“聚焦品类、塑造品牌、坚守品质、创新品味、严控品度”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的双跃升。面对产业升级中的技术壁垒与发展桎梏,吴宗徽提出构建“校乡合作先导区”的战略构想,期待以高校智力资源为引擎,推动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生态养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信阳农林学院统战部长杨东辉直指产业发展核心,提出推广稻虾鳖综合种养模式的创新思路。通过构建“一水两用、一田三收”的生态循环体系,既能实现养殖全程生态化,更能撬动经济效益倍增,为传统农业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中心实验室主任喻艳红从生态循环农业维度展开深度剖析,强调要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痛点:完善绿肥种植技术规程、突破连作障碍培育优质种质、强化产学研协同培训,更要以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为纽带,打造“校乡共建”的“产学研用”示范基地,通过专家团队常态化驻点指导,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乡土、惠及民生。

      农学院院长陈利军聚焦“技术赋能产业”的核心命题,从科研立项靶向性、技术转化实效性等方面,阐述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实施路径;科技处副处长刘秋员则从机制创新入手,提出构建“链式服务+精准对接”的校乡合作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一线高效流动。

      信阳市紫云英协会会长李健为产业发展注入系统思维,提出六大升级策略:标准化种植筑牢品质基石、机械化作业提升生产效能、良种培育突破种业瓶颈、连片示范打造产业标杆、产销贯通激活市场活力、依托紫云英产业小镇规划实现区域协同,为传流店乡紫云英产业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科技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农学院讲师肖荣英以“科技赋能种植,降本增效促振兴”为主题,深入解读紫云英——水稻轮作技术的实践价值,通过精准的技术指导,为当地提供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科学种植方案,让科技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此次校乡对接,不仅是一次产业发展的深度研讨,更是一场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共谋。当高校的科研优势与地方的产业基础深度融合,当学术智慧与乡土实践同频共振,传流店乡的水产养殖与紫云英产业必将突破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产研融合、校地共赢”的典范之作。(金宏辉)

    责任编辑:刘晓宏

    下一篇:科技赋能防汛 淮滨智慧守护“洪水走廊”
    上一篇:信阳市固始县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物业服务”活动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