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当前,信阳地区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4月以来,信阳降雨较少,气温逐渐升高,但早间露水多,且在雾霾天气时,若田间种群密度大、湿度高,仍十分有利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为保障小麦单产提升和安全生产,4月8日至9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何世界、周
科技特派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小麦的长势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科技特派员们指出,近段时间以来,信阳降雨少、气温高,不利于小麦生长,缓解旱情是当务之急。有条件的农户应优先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且高效的灌溉方式;若只能采用漫灌,则务必避免大水漫灌,严格把控水量,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浇水作业,并结合灌溉科学施肥,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现在正值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科技特派员着重强调,一定要抢抓赤霉病防治窗口期,始终坚持“见花打药”原则,做到主动防治、全面覆盖。最佳施药时间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用足药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及时补治,如遇持续阴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次防治。在药剂选择上,推荐使用低毒高效的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等单剂及其复配剂,搭配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从而实现预防倒伏、早衰和干热风等危害的“一喷三防”效果。此外,为提高防治效率和质量,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进行防治,确保喷雾均匀。科技特派员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户,在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时,要严格控制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以免因浓度过高产生肥害。
此次科技服务活动成效显著,不仅让农户深刻认识到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预防的重要性,更为信阳地区农业安全生产和夏粮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信阳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表示,未来将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金宏辉 雷海霞)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