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夜市的烟火气,得有安全托底才暖心。”8月7日晚,常来夜市遛弯的市民李大姐捧着刚买的小吃,看着摊主公示的健康证和食材检测单,笑意里满是踏实。
夜幕刚垂,信阳市息县的夜市便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烤肉的焦香、糖水的清甜混着晚风漫开,这份鲜活的烟火气里,藏着城市最本真的活力。而食品安全,恰是让这份热闹持续沸腾的“定心丸”。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瞄准夜市小摊点分散、规范难的痛点,用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把住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关”。
要让夜市经营守规矩,就得让监管“跑”在问题前面。执法人员的身影常常随着暮色出现在各个摊位前,从食材储存到餐具消毒,逐项细致检查。截至目前,132人次执法力量、56台次执法车辆穿梭在夜市街巷,累计检查小摊点443家次,藏在细节里的食品安全问题被一一揪出,如今已全部整改到位,那些可能伤及群众健康的隐患,在源头就被及时掐灭。
经营者心里亮堂了,安全才有“主心骨”。“哪些食材不能用、健康证要挂在哪里、进货台账该怎么记”,这些关乎安全的细节,都写进了800多份《致食品小摊点:共护“舌尖安全”,让烟火气更放心》的宣传材料里,由工作人员挨家送到摊主手上。考虑到不少经营者对备案流程不熟悉,专门组织的培训班开了起来,100多户摊主坐在一起学法规、练技能,原本模糊的“主体责任”,渐渐变成了日常操作里的自觉行动。
从食材源头筑牢防线,才能让每一口美味都吃得安心。在日常监管之外,84批次原材料被抽样送检,从蔬菜的农残到肉类的检疫,逐项筛查把关;与此同时,小摊点备案登记也在高效推进,110户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很快拿到了备案卡,谁的摊位、进了什么货、检测结果如何,一查便知,每一份端上桌的美食,都有了清晰可溯的“身份档案”。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会松懈。”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话语坚定。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把监管的弦绷得更紧,对新出现的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处置,用更实的举措守住安全底线,让夜市的烟火气里,始终飘着安心的味道,暖着群众的心。(何红 李梅 蒋佳莉)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