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息县大地热浪翻滚,烈日炙烤下土壤焦渴,气象部门连续发出高温预警,最高气温直逼40℃大关。面对降水稀少、蒸发量激增的严峻“烤”验,确保秋粮作物正常生长、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成为头等大事。息县县委、县政府闻令即动,一场与高温干旱竞速的抗旱保苗攻坚战迅速在全县打响。
面对持续旱情,息县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抗旱主力军作用。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南湾灌渠两大“水脉”开足马力,持续提灌引水、下闸放水。在南湾灌渠进入息县灌区的第一道闸口,汩汩清流正奔涌而出,沿着干渠、支渠流向广袤农田。息县南湾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湾灌区淮北渡槽段已及时开闸引水,依据灌区乡镇旱情及作物需水实况,制定了周密的轮灌计划,确保每一方宝贵水源都精准高效流向最需要的田块。”汩汩清流正通过纵横的渠系,源源不断注入干涸的农田。
旱情就是命令!县农业部门迅速响应县委、县政府部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多个抗旱技术指导组,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各乡镇生产一线。灼热的大地上,农技人员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深入田间,开出“凉”方:“玉米、水稻抗旱尽量不要大水漫灌,要进行喷灌。抗旱的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晚进行较为合适,在抗旱的同时,玉米、水稻还可以进行施肥。一般情况下,每亩7.5kg左右的速效性氮肥就可以。”科技的力量,正为焦灼的田野注入镇定剂。
抗旱战场,社会力量也火速驰援。面对杨店乡部分偏远地块引水困难的问题,中原农险股份有限公司息县支公司迅速行动,紧急调配资源,向该乡捐赠了21台抗旱水泵。“这批水泵来得太及时了!”杨店乡负责抗旱工作的干部激动地说,“我们乡有些地块距离主渠道远,或者小水源水位下降快,抽水设备不足是老大难。这批水泵来的非常及时,能快速把塘坝、沟渠里的水抽到急需的地块,解了我们‘最后一公里’灌溉的燃眉之急!有效缓解了局部区域的“卡脖子”旱情,为保苗保收增添了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广泛宣传动员,全面组织发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带领群众全力投入抗旱保苗行动。在包信镇,所有包村干部已下沉一线。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核心任务就是打通送水路、组织好群众。利用我们现有的所有农田水利设施,组织机井‘一长两员’进行排查管护,确保每一眼井都能出水,群众随时浇地,随时能使用。”基层干部与村民并肩奋战的身影,成为热浪中最坚实的堤坝。
面对秋粮生长的关键期和持续的高温“烤”验,息县上下正以最大决心、最强举措迎战旱情。种植大户站在田边,看着清水流入自家玉米地,终于松了口气:“最近一直天干,农作物缺水严重,玉米有的已经卷叶了,有了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灌溉机井的水源保障,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知道劲儿该往哪使,水该怎么用才最有效。”
高温仍在持续,但息县广袤田野上,清流奔涌、干群同心、科技护航、社会助力的力量,正奋力在灼热大地上守护着充满希望的绿色,勾勒出一幅战高温、保粮安、稳民心的动人画卷。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