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潢川县双柳树镇郑岗村,曾因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产业发展滞后、矛盾纠纷多发,成为当地典型的信访矛盾集中村。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唐乃刚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群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根本,以产业为引擎,以治理为抓手,奋力推动郑岗村实现了从“后进”到“争先”的华丽蝶变。
一、 强基固本,把“散”的队伍拧成“一股绳”
面对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困境,唐乃刚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推动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议事决策水平和整体凝聚力,将全村55名党员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锻造成为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他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后备力量,近年来发展13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并有意识地将他们安排到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如今,郑岗村的党员队伍已成为政策宣传的“先锋队”、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党支部也成功从昔日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变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硬核堡垒”。
二、 心系百姓,把“难”的事情办到“心坎上”
作为县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唐乃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他创新推行“村干部+党员+网格”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将全村科学划分为3个网格,通过常态化走访摸排,建立起“诉求收集—快速办理—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他用心用情落实各项惠民帮扶政策,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例如,针对农田灌溉难题,他带领党员群众清淤整修渠道5公里,有效保障了3500余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他积极倡导文明新风,通过举办敬老饺子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尊老爱幼、和睦温暖的乡村氛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 产业发力,让“穷”的村子找到“致富经”
唐乃刚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和关键支撑。他与村“两委”班子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他主动对接招商,成功引进贺银现代农业种植农场投资180万元,将废弃的鸭棚改造为现代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1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整理荒废石榴园种植40亩“艳红”小米椒,有效助力群众增收。依托当地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鲫鱼、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400多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大力推广种植750亩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显著提升了土地种植效益。他还注重传承和发展本土特色产业,支持手工挂面作坊2家、麦芽糖加工厂1家、古法酿酒作坊1家发展壮大,带动了2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这些扎实的产业举措,真正以强健的产业“筋骨”支撑起了村民稳定增收的“致富路”。
四、 善治善成,让“乱”的村子重现“和睦景”
针对郑岗村过去矛盾纠纷多发、信访问题突出的状况,唐乃刚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目标,牵头组建了由村干部、老党员、有威望的乡贤等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他探索打造了“人大代表议事小院板凳会”这一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定期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共商共议村里事务和难点问题。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植根基层、熟悉乡情的优势,运用“耐心听、细心劝、公心调”的“三心工作法”,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代表累计参与调解8件次,化解成功率达到100%。其中,像油坊组大塘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公开拍租、收益归组”的公平方式得到了圆满解决,实现了群众满意与集体增收的双赢。此外,他还组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和安全生产排查等工作,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治理污水塘2口,使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昔日的“信访矛盾村”,如今已成为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的“平安村”。
从建强组织堡垒到聚力推动发展,从倾心服务群众到创新基层治理,唐乃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践行着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与使命担当。在他的带领下,郑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他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了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领头雁”和“贴心人”。(李万红)
责任编辑:石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