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日,“i科普”科技志愿专家服务团针对信阳地区9月至10月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的田间湿度大、气温偏低等不利条件,发布了《2025年小麦抗渍播种应对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应变措施,变不利天气为有利时机,确保小麦播种质量,为来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持续阴雨挑战下,科技引领破难题
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9月至10月期间,信阳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多,田间湿度显著增大,对小麦适时播种造成了
及时腾茬,排湿散墒,抢占农时先机
方案首先强调要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田间
适墒精细整地,减少土壤压实
针对土壤过湿问题,方案指出不宜过早使用大型农机进行耕翻整地,以减少土壤压实。对于土壤相对含水量≥80%且土质黏重的地块,建议采用深松25-30厘米的方式打破犁底层,促进水分下渗和根系发育。
优化肥料运筹,以“肥”补晚
考虑到持续降雨导致的养分流失,方案推荐采用有机无机结合、大量中微量元素兼顾的施肥策略。每亩施用50-100公斤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同时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并适当补施硫、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增加氮肥底肥比例,以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
增密播种与合理行距,以“密”补晚
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分蘖能力弱的特点,方案提出超出适宜播期范围每推迟2-3天增加1万基本苗的建议,但每亩基本苗不宜超过40万,以防止群体过大增加后期倒伏风险。同时,推荐采用宽幅匀播或缩行匀播等方式,优化个体生长发育空间。
适墒适深精准播种,以“好”补晚
为确保播种质量,方案强调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4厘米,避免过深播种增加种子破土难度和出苗养分消耗。土质黏重且土壤含水量≥75%时,应避免播后重压,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出苗。推荐使用带有北斗导航智能控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实现播量精确、播深一致、下种均匀。
加强冬春管理,促苗早发健长
针对晚播小麦长势偏弱、抗逆能力差的问题,方案提出冬春管理要以“促”为主,早抓早管。冬前应密切关注苗情长势和天气变化,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冬前或返青期可适当叶面喷施氮磷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根系快速生长。返青起身期及早结合降雨或浇水补施氮肥,促进小麦早发快长。
科技支撑,夯实丰收基础
“i科普”科技志愿专家服务团此次发布的小麦抗渍播种技术方案,不仅体现了农业科技在应对极端天气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农户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通过实施这些关键技术措施,信阳地区有望克服不利天气影响,实现小麦高质量播种和冬前壮苗目标,为来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金宏辉)
责任编辑:秦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