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万欣,女,1988年7月5日出生,一级法官。2013年到浉河区法院工作以来,历经立案庭、执行局、民二庭、董家河法庭等多岗位锻炼。曾获“省法院先进工作者”、“市中院先进调研个人”、浉河区“最美奋斗者”、“优秀法治副校长”等荣誉,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自2023年任董家河法庭副庭长并主持工作以来,她以独特的司法智慧和为民情怀,将司法服务融入茶乡的肌理,用法治温度滋润着百姓心田,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她主导工作入选省法院、市营商办建设案例,并被法治日报、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多个媒体报道。
智慧调解:一杯清茶化干戈
“都先消消气,先不说案件,来尝尝我的茶。”在董家河法庭的“e杯茶”调解室,万欣法官沏茶劝和的场景已成为经典画面。昔日的恋人因交往期间的经济往来产生纠纷,分手后对簿公堂,双方情绪激动,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万欣没有急于就案办案,而是让两人先品茶静心,耐心询问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随着回忆的闸门打开,双方情绪逐渐缓和。最终,小李同意退还小张18000元,双方为这段恩怨画上了句号。
万欣将茶乡特有的“喝茶话理”文化传统涵养法治,设立“法官茶话角”,让茶香冲淡火药味,用“三解三心”的调解智慧化解纠纷、修复情感。为了更好的将纠纷消于未发,她组建了“茶乡特约调解团”,邀请所在地代表委员、行业精英参与涉众矛盾调解,拓宽共治渠道。2024年以来其个人调解率连续两年居全市前列,2025年调撤率超70%。
融入基层:法治力量沉下去
为了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她在试点村部设立“法官驿站”,在企业设立“法官流动服务站”,依靠
董家河镇楼畈村作为首个法官驿站的试点村部,她带领团队指导其制定村规民约,与村委会联合编纂《法治便民服务手册》,发放到千家万户,让村民更加遵规守法。该村已连续五年无讼,其“有事就找村干部”的工作经验更是在当地传为佳话。
科技赋能:指尖司法更高效
为了给群众给好的司法服务,她搭建了全市首个集非诉引导与前端化解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在她所在辖区村委会的显著位置,都摆放或张贴了“e解纷”二维码,村民通过扫码即可实现解纷诉求。她联通了基层治理渠道,纠纷信息即时上传到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及法庭的“云上调解”终端,法庭可随时提供法律支持或共同参与化解。
她利用网格架构搭建了直接对接网格长的“法律直通车”,通过智慧平台向网格长提供法律服务,实质性指导调解。辖区30余名网格长通过该平台进行过法律咨询,法庭业务指导覆盖90%以上的村(居)。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图景。董家河镇街道居委会主任王光权感慨道:“有了智慧平台,乡里还有法庭可以随时随地帮我们想办法、出点子,矛盾化解成功率提高了很多”。
护航产业:法治沃土茶香溢
作为守护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的法庭庭长,万欣时刻思考如何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更好服务茶乡,她开辟了涉茶“三通道”。为涉茶纠纷开通“法治绿色通道”,黄金采茶期全周无休,针对买卖合同、人身损害、劳动报酬三类纠纷,实行容缺受理机制,优先调处化解。为茶企开通“法治问诊通道”,为企业法律风险进行体检并把脉开方,两年来共提出企业风险建议33条。为采工开通“法治优待通道”,提供“协助查询+上门服务”,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她针对辖区涉茶纠纷的类型及特点,调研群众最新法治需求,针对生产加工、食品安全、商标知识产权等较为凸显的共性问题,主导编纂并发放了《涉茶法律知识实用手册》、《企业经营风险法律手册》共3万余册,已成为茶乡百姓手头的“法律宝典”。
她常跟团队成员说:“法庭干警就是要扎根基层,充分发挥处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法官的担当与情怀,正如那杯中的信阳毛尖,清香持久,回味甘醇。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