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县域经济的发展撞上“大市场”的时代浪潮,息县以电商为笔、物流为墨,在豫南大地写下了“破圈融入”的鲜活篇章。这座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县城,正通过一系列“接地气又接潮流”的创新做法,让本地好物走出田间地头,让县域发展接入全
“电商+特色”:给农产品“穿新衣、讲故事”,打通上行路。息县的底气,藏在“一米一面一油”里——弱筋小麦是
“物流+枢纽”:建“县乡村三级网”,让“货畅其流”不卡壳。电商要火,物流得“跑”得快。过去息县的物流是“痛点”:乡镇快递点少,村民取件要跑10多里地;大件货物往外运,得先拉到信阳中转,绕路又耗时。“物流卡脖子,电商难起飞”——这是息县一开始就认准的理。这几年,息县把物流中心当成“融入大市场的枢纽”来建,从“零散配送”变成“系统组网”,让“货进得来、出得去、跑得快”。先建“中枢站”。在县城东边建了“息县电商物流产业园”,把中通、圆通、顺丰等10家快递企业都“请”进来,搞“统一分拣、统一配送”。以前快递企业各管一摊,分拣要重复用工,现在共享一个分拣中心,用智能分拣机,每天30万件包裹的分拣时间从8小时缩到2小时。更妙的是“逆向物流”也通了——外地的化肥、种子运进来,直接从产业园分送到乡镇,比以前省了2天;本地的农产品寄出去,上午收的货下午就能发往全
做好“物流+产业”的文章。知道息县要发展“预制菜”,物流园专门建了“冷链仓库”,本地的“息县面炕鸡”做成预制菜后,先在冷链库保鲜,再通过“冷链专线”发往全
从“土宝贝”变“网红货”,从“物流难”变“枢纽快”,息县的实践里藏着一个道理:县域融入大市场,不用贪大求全,只要把“本地特色”做透,把“物流电商”做活,再用“真实故事”讲好,就能从“边缘”走到“台前”。现在的息县,田间有直播的镜头,物流园有穿梭的货车,村民的口袋鼓了,县城的烟火旺了——这就是电商和物流给县域经济带来的“新模样”,也是息县写给大市场的“新答卷”。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