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作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共享单车因便捷、低碳的出行特点,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高频选择”。但是随着共享单车在中心城区商圈、夜市集中区、高校门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利用率的持续攀升,随之而来的共享单车乱停放、影响市容环境、占用公共空间等治理难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挑战。
“我就住这附近,小南门夜市晚上很人多,经常能看到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有时走路都感觉特别不方便。”市民李女士的抱怨道出了夜市集中区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问题。 “有一些共享单车停在盲道上,甚至停在非机动车道上,非常影响通行,这样既不文明也影响城市形象。”家住羊山新区的余先生的话反映出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给市民带来的困扰。
这一城市治理难题该如何“破局”?市城市管理局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组织共享单车企业深入浉河区胜利南路小南门等重点区域开展现场调研,研究制定了《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停车秩序提升工作方案》,明确电子围栏设置、禁(限)投、禁(限)停规划和重点区域盯守等工作要点,共享单车秩序整治全面启动。
“群众反映的堵点、乱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自七月份以来,我们迅速行动,联合企业科学布点、动态清淤,力求‘还路于民’。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统一设置电子围栏点位3500个,清理不合理点位200余个,调度清移违规占用机动车位车辆超800辆次。”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科工作人员张军说。
而这场起始于重点区域的共享单车停车秩序规范“攻坚战”正产生涟漪效应, 构建了从宣传引导到智能调度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在城区范围铺展开来。
在新七大道,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李云正在将共享单车推放至市城市管理局设置的“文明规范停车点”。“我们会在自己的区域内来回巡逻,看到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我们会推至附近的停车点。”李云说,“我感觉大家现在自觉性都有所提高。”
据了解,市城市管理局不仅在停车需求量大的重点区域,设置车辆停放指引牌,提示市民入点、入线有序停放,还联合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在人流密集区域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指导企业通过用车软件设置语音提示、弹窗提醒等服务,组织5家共享单车企业各安排6名专职人员,在浉河区胜利南路七中门前、信阳师范大学南门以及羊山新区市民之家等重点区域职守,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同时,市城市管理局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网格员力量,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建立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发现—交办—处置—反馈”全链条闭环机制,对“占位停放”现象及时派单至运维企业整改,对影响行人通行的、路沿石以下停放的、密集停放的车辆,反馈企业30分钟内完成调度、消除影响。截至目前,共派发案件360余件,规整车辆秩序900余辆。
清晰的治理路径,精准的治理实践,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治理成效的逐步显现。“整治之后确实整齐了,市容市貌看起来也美观了不少。”家住信阳师范大学南门附近的史女士表示,设置的共享单车停放处也很醒目,骑车到这里能够快速找到停放区域。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去小南门夜市吃饭的符先生:“现在来小南门,大部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都比较顺畅,心里也舒坦不少。”
虽然共享单车规范管理成效初显,但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持续发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区域动态监测与响应。同时深挖背街小巷潜力,增设便民停车点,确保治理无死角、服务更贴心,真正让有序停放成为城市文明的风景线。”张军说。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