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上九点,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依然灯光明亮,承办人方威看着调解协议上双方当事人签下的名字,长长舒了一口气。这场从上午持续到晚上的执行调解,最终在坚持与智慧的交织中,推动双方达成和解。
被告河南某公司向原告朱某借款资金以供经营,原告多次索要后仍有部分欠款未还,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诉至平桥法院。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决被告偿还原告相应借款。判决生效后,被告始终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人方威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对其名下财产进行了全面的查询,未发现被告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遂依法对其采取限制消费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8月14日上午9点,申请人主动向承办人提供被执行人行踪线索,执行干警确定位置后迅速出动。上午11点,曾多次推诿、拒不配合执行工作的被执行人被依法拘传至法院。了解到被执行人目前经济状况不佳,不能一次性全部偿还债务,执行干警没有一味施压,而是利用午休时间,向其释法明理、阐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劝告其应拿出积极履行的态度和诚意,与申请人协商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然而,被执行人还款意愿消极,双方对还款金额、期限等条件分歧较大,和解失败。
对此,方威决定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在送拘过程中,执行干警杨旭、张瑞继续对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耐心劝告其若能与申请人达成和解,不仅能避免被拘留的后果,还能为其企业保留恢复经营的空间。拘留体检后,干警们并没有急于前往拘留所,而是再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一方面安抚申请人的情绪,解释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希望其能适当放宽还款条件,另一方面继续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鼓励其尽最大努力拿出部分款项,以显示履行诚意。
经过反复沟通协调,被执行人最终被执行干警的执着与耐心打动,同意现场履行5万元,并与申请人就剩余款项的还款方式和期限达成了一致意见。夜晚9点,双方成功签订和解协议,使得申请人长期未得的案款得到部分实现。
达成和解协议的过程中,平桥法院执行干警既没有因对方的屡次不配合而降低法律威严,也没有放弃温情疏导,而是在刚性的法律框架下,始终秉持着“屡拒仍容情”的司法温度,将调解工作渗透从执行到拘留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最终让被执行人从 “要我履行” 转变为 “我要履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