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承办法官顾威及团队加班加点、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更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2024年12月6日清晨,被告小亚(未成年)驾驶两轮电动车在浉河区某路口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与正常行驶的原告小晨(未成年)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双方车辆受损、小晨受伤的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小亚负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小晨入院治疗,被诊断为胸椎骨折等多处损伤,产生了医疗费等损失。
2025年4月,案件受理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涉及未成年人,且案情相对明晰但赔偿金额存在分歧,承办法官顾威决定优先适用调解程序,力求高效、实质性地化解纠纷。在仔细查阅案卷、核实证据后,顾威组织双方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
但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原告提出的赔偿诉求和被告方的实际履行能力,法官需要精准把握法理与情理。2025年5月21日开庭当天,顾威及团队成员从上午11点开始,持续调解至下午2点多,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他们一方面向被告方释法明理,阐明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也积极与原告方沟通,引导其理解被告方的实际困难,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官的不懈努力和公正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小亚及其父母分期赔偿原告小晨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15000元,并明确了具体的分期付款时间节点,双方确认就此事故再无其他纠纷。
案件的成功调解,让原告方及其父母深受感动。原告父母在短信中动情地表示:“顾庭长和团队成员从十一点一直忙到两点多,午饭都没顾上吃,加班加点的解决了我们和被告之间的赔偿问题,更为我们受伤的孩子讨回了公道!”前几日,原告父母如约来到法院,将一面写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锦旗郑重地交到顾威及其团队成员手中。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顾威及其团队工作的肯定,更是浉河区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理念的生动缩影。它激励着全体干警继续秉持初心,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及未成年人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事故的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法律明确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未成年人驾驶更需在监护人指导下谨慎进行。本案中,被告小亚因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其法定监护人依法负有赔偿义务。这不仅是对受害方经济损失的弥补,更是对规则意识和安全责任的深刻教育。而法官的职责不仅是明断是非、定分止争,更在于用心、用情、用力去修复社会关系,传递法治的善意与力量。特别是在处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我们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承担责任,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公平与关怀。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家长和监护人,务必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日常监护,共同筑牢安全防线。同时,也建议各方在发生纠纷后,能够理性沟通,积极寻求包括调解在内的多元化解决方式,以更高效、更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
责任编辑:熊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