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息县:防汛抗旱不停歇 初心为民在路上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08-15 16:55:1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今年入夏以来,息县遭遇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少雨极端天气,旱情迅速蔓延升级,对秋季农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严峻考验,息县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稳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抗旱保秋决策部署,将“保民生、保丰收、保稳定”作为核心目标,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全民动员,举全县之力打响了一场抗旱保秋的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秋粮稳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协同战时指挥体系

      旱情就是命令,保秋就是责任。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旱情的极端严峻性和抗旱保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第一时间摒弃“靠天等雨”思想,进入“战时状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多次深入旱情最严重的乡镇田间地头、水利工程现场,实地察看灾情、督导进度,现场协调解决调水、用电、设备调配等关键难题。全体县处级干部严格落实包联责任,下沉乡镇开展精准指导和督促落实。为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责任压紧压实,全县迅速构建起“县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乡镇(街道)属地负责、守土尽责,职能部门联动配合、各司其职,村级组织狠抓落实、守好末端”的四级联动责任体系。将抗旱保秋任务层层分解细化,明确到具体责任人,落实到每一块亟待灌溉的农田,确保责任无死角、压力传导到位、工作不断档,为全县抗旱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深化部门联动,精准施策凝聚强大抗旱合力

      在县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高效调度下,全县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紧密协作,形成强大抗旱合力,精准破解水源、技术、电力等核心难题。水利农业协同发力,开源节流保灌溉。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水管家”作用,科学研判水源形势,优化配置有限水资源。一方面,全力保障骨干水利工程输水畅通;创新工作机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紧急启用尚未完全竣工的“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部分功能,向重旱区实施应急调水,有效缓解燃眉之急。同时,科学调度全县16座中小水库有序开闸放水或组织提灌,并充分挖掘利用13549口坑塘资源。为开辟新水源,应急新打机井940眼。另一方面,结合沟渠连通工程,组织力量对全县沟、河、渠、塘进行拉网式排查和清淤疏浚,最大限度盘活现有水源潜力。农业农村部门则紧盯“田头”需求,迅速组建6支抗旱保秋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组一线。技术人员根据水稻、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及受旱程度,为农户量身定制“一田一策”差异化灌溉方案,大力推广水稻浅水勤灌、玉米喷灌滴灌、花生小水润灌等节水技术,力求精准滴灌、节水增效。电力保障快速响应,畅通抗旱“生命线”。国网息县供电公司将抗旱保供电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启动专项保供行动。克服高温酷暑困难,加速电网建设改造,紧急新建配变22台,架设抗旱专用线路8.37千米,为170眼新增或急需用电的机井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覆盖农田1.36万亩。优化服务流程,开辟抗旱用电“绿色通道”,依托“村网共建”平台简化手续,对急需用电农户实行“容缺受理”,实现“当天申请、当天勘察、当天装表送电”,累计高效处理抗旱用电申请1898户,确保水泵及时转起来、水流顺畅进田。同时,组建多支应急抢修小分队24小时待命,确保用电故障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修复,为抗旱工作提供坚强电力支撑。气象服务主动作为,抢抓天时增甘霖。县气象局密切监视天气变化,24小时值班值守,滚动发布精细化天气预报和干旱监测预警信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在统一部署下科学研判云水资源,精心选择作业时机和地点,成功组织实施两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作业覆盖区域普降小到中雨,局部达到大雨,有效增加了有效降水,缓解了土壤墒情,为地面抗旱提供了有力补充。

      突出党建引领,党群同心筑牢抗旱战斗堡垒

      县委组织部动员县直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旱一线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与结对村党组织对接,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抗旱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旱情,协调解决灌溉设施维修、水源调配等实际问题,筑牢抗旱“红色堡垒”。广大党员把抗旱减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课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作风,在水源调度、应急送水、管道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作表率。

      淮河街道十里社区党支部针对灌溉“最后一公里”难题,支部班子带头攻坚,组织疏通南湾灌渠22干斗渠800米,重点修复并硬化王庄组至十西组段地上渠1400米,有效解决沿线1200余亩稻田“灌溉难”。在支部带领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扛铁锹、清渠道、守水泵;群众自发组成互助小组,轮班浇灌、互帮互助。经过昼夜奋战,全社区4500余亩水稻得到多轮有效浇灌,禾苗长势逐步恢复,旱情影响大幅降低,最大程度减少了群众损失。

      路口乡周庄村党支部书记潘建伟毅然将自家百亩亟待灌溉的花生玉米置于身后,昼夜不息地扛起全村抗旱重担。烈日下,他深入田间地头,俯身倾听农户诉求,耐心化解用水纠纷。面对机井管道延伸受阻,他果断协调地块;针对用水时间争执,他总能拿出公平方案,让珍贵的水流精准抵达最焦渴的田垄,成为旱情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当村庄沉入夜色,他才拖着疲惫拧开自家田头的阀门,在月光下默默守护那片同样干渴的土地。连续熬夜使他双眼布满血丝,但信念如磐:“大伙儿的地喝不上水,我地里长再好的花生玉米,心里也扎得慌。”个人的收成,在集体的需要面前,被他无声地排在了最后。当维系全村灌溉命脉的变压器突发故障,电工无法及时赶到,群众陷入绝望。面对陌生复杂的设备,潘建伟没有退缩——“不能干等,庄稼等不起!”他挽起袖子,凭借平日积累的经验,毅然摸索排查故障点,汗水浸透衣背。虽未成功修复,他冒险尝试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人心。他迅速组织村民肩挑手提运水自救,同时全力联系专业救援。当水泵最终重新轰鸣,水流奔涌,他靠在田埂上累得几乎无法站立——他未能创造奇迹,却用奋不顾身的担当,为绝望的土地抢回了最宝贵的时间。这昼夜兼程的守护,这向险而行的担当,正是乡土中国最坚韧的脊梁——它无声,却足以在旱情肆虐中,稳稳托起一片土地生存的希望。

      临河乡柿树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殷科才闻“旱”而动,带领村“两委”和全体村民打响抗旱攻坚战。面对引淮灌溉渠道淤塞断流的“卡脖子”难题,殷科才将其作为重中之重。他迅速组织力量、调配机械,对村内主干渠及关键支渠紧急清淤疏浚。清淤现场,他身先士卒,与干群挥汗奋战,短短数日累计疏通渠道5.6公里,畅通了“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殷科才紧盯群众需求,靠前解难。得知部分村民因新打机井急需办理抗旱电表但流程不便,他主动对接乡供电所,开辟“绿色通道”,亲自帮办手续,成功为10余户协调办理新电表,确保抗旱机具“有电可用、随时能转”。在他的带领下,柿树园村最大程度控制了旱情影响,降低了农业损失,保障了和谐稳定。

      随着近期的连续降雨,息县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全县党员干部又迅速转入防汛减灾的途中,入户排查、帮收抢种、排除险情……无论是抗旱还是防汛,他们总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为民服务的大道上,初心如磐,愈久弥坚,如同一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广大乡村田野之上,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何红 周传杰 李琴)

    责任编辑:石洋洋

     

    下一篇:息县住建局:主动对接  助推项目早竣工
    上一篇:河南淮滨:荷花竞绽放 夏日诗意浓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