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二十九载光阴流转,张光磊老师始终坚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第一线,如同一名虔诚的园丁,在数学的沃土上深耕细作,用智慧启迪思维,用爱心浇灌心田,用耐心守护成长。她以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成为了孩子们心中那盏温暖而明亮的灯。
爱心如炬:照亮每个独特的灵魂
在张光磊老师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只是光芒显现的方式不同。她将关爱置于首位,用母亲般的细腻去感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差异。面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她从不言弃,眼中始终盛满期许。课间、放学后,她的身边总围绕着需要帮助的学生。她一遍遍耐心讲解,不厌其烦地引导,用点滴进步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别怕,我们再来一次”、“老师相信你能行”……这些朴实的话语,是她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她深知,唯有以真心换真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爱戴。这份无私的爱,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妙趣引路:点燃思维的火花
如何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张光磊老师煞费苦心。她的秘诀在于激发内驱力,让学习成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她善于化繁为简,将艰深的知识点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独门秘籍”和“葵花宝典”。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是她精心编织的记忆魔法,让枯燥的公式、法则变得趣味盎然。课堂上的数学,在她手中成了充满魔力的游戏场。
她深谙激励之道。“免作业券”是孩子们最翘首以盼的“战利品”,无论是个人进步还是全班努力,都可能赢得这份轻松与喜悦。这份独特的奖励机制,巧妙地将“学”与“乐”相连,让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她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主动投入。课堂上,她鼓励大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求真知;她坚持“说理训练”,让思维清晰可见;她引导“一题多解”,开拓思维的广度;她着力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让思考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数学,在她的引领下,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魅力的智慧源泉。
因材施教:分层助力共成长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情,张光磊老师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她创新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孩子精准搭建进步的阶梯。她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精心组建了三个学习群:“博学群”侧重思维拓展,挑战更高峰;“宝贝奋进群”和“宝贝加油群”则夯实基础,提升计算能力。
她不仅分层布置作业,更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个性化辅导。每天,她密切关注各群动态,认真批阅、细致点评,及时捕捉每一个闪光点,送上真诚的鼓励。对于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她常常亲自面批辅导,不放过任何一点疑惑。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注与付出,点燃了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奋力奔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班级的整体成绩更是突飞猛进。2023年,她接手了一个数学基础薄弱的毕业班,这已是该班更换的第五位数学老师。面对挑战,张老师迎难而上。短短一年间,她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硬是将班级的数学成绩从接手时的年级第11名,奇迹般地提升到了第2名!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她用分层教学策略点燃集体智慧、实现共同成长的生动注脚。
潜心求索:精研深耕铸匠心
教育之路,学无止境。张光磊老师深知,唯有不断精进,方能不负讲台。她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教研,不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她将学习所得融入实践,努力践行学校课堂文化,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她对课堂的打磨,近乎痴迷。每一节公开课,都是她心血的结晶。为了一个巧妙的设问,一个生动的环节,她常常深夜伏案,反复推敲。多少个夜晚,孤灯相伴,她沉浸在教学设计中,苦思冥想。灵感有时在夜半闪现,她会立刻翻身下床,兴奋地记录下来。学生离校后的空旷教室,是她演练的舞台。她一遍遍试讲,声情并茂,字斟句酌。回到家中,镜子前的她,仍在揣摩着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语调,力求完美。上下班的路上,她的思绪也常在课堂中徜徉,口中念念有词,那份专注甚至引来路人的侧目。正是这一次次“摸爬滚打”的锤炼,让她在专业舞台上绽放光彩。从区级、市级到省级优质课竞赛,她一步一个脚印,攀登着教学艺术的高峰。2013年,学校加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她代表学校赴京参加“大爱杯”赛课活动,执教的《可能性》一课,赢得了广泛赞誉。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教学之路,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光磊老师先后荣获“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信阳市骨干教师”“信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二十九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崇高礼赞,更是对她深沉教育情怀的最佳诠释。
二十九载春秋,青丝渐染霜华。张光磊老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执着与热爱,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诗篇。育人之路,道阻且长;数学沃土,情深意长。她将继续扎根于此,以爱为犁,以智为种,默默耕耘,静待那满园桃李,竞相绽放,馥郁芬芳!
责任编辑:张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