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汽车服务行业的日常经营中,信任与契约本应是交易的基础。然而,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者熊某,却因一笔欠款经历了漫长的追讨之路。
基本案情
原告熊某经营的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专注汽车维修业务多年。2022年至2023年间,被告周某将自己的多辆汽车送至该公司进行维修、保养,费用近2万元。
与此同时,被告周某的朋友王某、吴某也将各自的汽车送来维修保养,分别产生费用3万元、2千元。2024年1月5日,被告周某主动向原告熊某出具一张5万余元的欠条,承诺承担案外人王某和吴某的全部维修费用。
此后,原告熊某一直向被告周某催款,被告周某都以各种理由推脱欠款。无奈之下,原告熊某选择向商城法院达权店法庭提起诉讼,希望借助法律力量追回欠款。
法庭上,被告周某提出异议,辩称对费用金额存在疑问,且不应该为案外人王某、吴某的车辆维修费用买单。法院审理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义务。被告周某出具欠条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车辆相关费用的确认,更是对朋友车辆费用自愿承担的承诺。这张欠条就是双方达成的有效契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最终,法院判决周某限期支付全部欠款。
一旦通过书面形式对债务进行确认,欠款人就不能随意反悔。即便债务涉及他人,只要自愿承诺承担,就需履行责任。法律始终站在诚信守约者的一方,任何试图逃避债务的行为都将在法律面前无所遁形。希望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此为鉴,珍视契约精神,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张中文 周珊珊)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