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为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播文化艺术之美、营造全民艺术氛围、提高群众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月19日,河南省淮滨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期美术素描公益培训正式开课。
培训特邀素描主教侯宁老师领衔教学。侯宁老师教学作风严谨、方法灵活,擅长将理论融入实践,其独创的“观察-解构-重构”教学法已助力众多学生提升绘画能力。课程联合素描教师石启欢、色彩教师王潇锋,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围绕工具与线条、透视与结构、明暗与光影、构图与质感、综合创作五大核心模块展开。
第一课公益课堂上,侯宁老师聚焦线条发力技巧,讲解短线“手指果断发力”、长线“手腕带动手臂”的差异,引导学员通过排线练习掌握线条韵律,学员们跟随指导反复练习排线,从“斜线交叉”到“弧线环绕”,逐渐掌握“手腕稳、笔尖松”的发力要领。12岁的学员小宇感叹:“原来随手画的线条里,藏着这么多讲究!”。
在正方形造型教学中,侯老师以“定点构图法”示范:先标记顶点、画出十字辅助线校准角度,再通过观察线条与纸面边缘夹角修正轮廓,直观展现“在对比中逼近精准”的素描思维。“素描造型没有绝对的‘直’,只有相对的‘准’。就像人生没有笔直的路,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修正,靠近心中的目标。”侯老师的一番话让学员们在掌握技法的同时,也感受到艺术里的人生哲思。
侯老师以“白、暗、灰”三色理论为核心,演示暗面铺色、灰面过渡及反光处理技巧,演示明暗交界线的处理技巧。
“原来单色也能有‘层次感’!”13岁的轩轩看着自己画纸上从深灰到浅灰的色阶变化,兴奋地向邻座展示。侯老师巡回指导时强调:“素描不是简单的‘涂黑抹白’,而是用灰度变化讲述光的故事——亮面是光的‘正面拥抱’,灰面是光的‘温柔转身’,暗面是光的‘背面沉淀’。”。
“原来一个正方形里藏着这么多‘颜色’!”课程结束时,学员们举着作业交流:有的在灰面中找到了五种以上的色阶变化,有的通过反光处理让正方体“立”了起来。侯老师总结道:“第一堂课不追求完美,而是学会用‘三色思维’观察世界——哪怕是最简单的几何形,也能成为光影魔法的舞台。”
本次培训全程免费提供画板、素描纸等工具,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首期学员中,既有初次接触素描的“小白”,也有怀揣艺考梦想的中学生。“这样的公益课太实用了,孩子既能学技法,又能感受艺术氛围。”陪同报名的家长李女士说。
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以“发现美、创造美”为理念,不仅聚焦技法传授,更注重通过艺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后续还将推出水彩、书法等系列公益课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刘泽鲲 杨瑞 朱丝语)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