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信阳中医药文化馆第六十期中医药知识讲座成功举行。讲座主题是“中风病的发展历程和防治”,吸引了众多中医药爱好者及专业人员前来听讲。主讲人是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张李同志。张李大学本科毕业,是岐黄学者王新志教授的传承人,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先后带教两批青苗人才,现正带教河南省第三批青苗人才。
张李从中风病历史渊源、中风病现代治疗思路、中风病的预防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首先,她提到中国脑卒中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位的现状。在中风病的渊源方面,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逐步完善,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唐宋以前,《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首论风邪可直接侵袭人体,发为中风,认为中风所致是外感病。金元时期,刘完素、朱丹溪等医家各出新解,朱丹溪认为痰邪为患,刘完素认为中风是肾水不足,医家多从内风立论,但并未完全摒弃外风。明朝时期,有非风理论,张介宾倡导非风,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将中风分为中脏腑,明确为闭脱二证。清朝,叶天士有“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王清任概述了气虚与血瘀的病理关系,其所制补阳还五汤成为后世名方。近代,张锡纯等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所致。近代医学不断完善,包括血瘀理论、腑实痰热理论、毒损脑络学说等。
在中风病的现代治疗思路方面,她讲到中风病的近现代发展,认识更加明确,治疗系统和有效性大大提高。现在认为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病因病机中,包括积损正衰、劳倦内伤、脾失健运、情志过极等方面。中医的诊断标准明确,主症有偏瘫、神志昏蒙、言语蹇涩等,次症有头痛、眩晕等。治疗原则根据疾病分期有所不同,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者治其标,闭脱二证当分别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回阳救逆;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以扶正祛邪。疾病分期有急性期两周以内、恢复期两周至6个月、后遗症期 6个月以后。在辨病分型中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中脏腑中风病伴意识障碍,并分别对不同证型给出了治法和理法方药加减。最后,她讲到中风病的预防。精彩讲解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讲座结束后,张李院长在中医堂为观众进行了义诊,她精心把脉、细心问诊、详细察看,均给出对症处方,受到听众的高度赞扬。 此次讲座为大家深入了解中风病的发展历程和防治有了全面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金宏辉)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石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