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时节如流,躬耕不辍。2025年2月,信阳市城管局12名年轻的党员干部经过多轮答辩与遴选脱颖而出,毅然奔赴驻村一线。这一年,他们深扎农村这片大有作为的沃土,与基层相识、相知、相守,用“初心、真心、痴心”演绎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察实情,初心不改知民意。驻村先“驻心”,驻心先“知情”。这支平均年龄32岁驻村工作队,分布在 5个村,他们中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有孩子出生不久的母亲,亦有家庭负担不轻的顶梁柱----。当党需要时,不讲任何理由,他们义无反顾踏入基层、走进农村。一开始,面对新角色、新环境,基层经验几乎为零,常觉无所适从,难以开展工作,为尽快打开局面,5个驻村工作组成员主动放下架子,以小学生姿态,深入田畴阡陌,把“察民情、知民意”作为驻村第一准则。农忙时节,他们在庄稼地里搭把手;劳作间隙,与村民促膝长谈;村头小卖部、文化广场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在短短6个月内,他们梳理出乡村发展短板、建立民情台账,按产业类、民生类、治理类划分,撰写出接地气、可操作调研报告5篇,为后续驻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察民情、知民意”这一步踏得很实。

送温暖,真心不改解难题。“解难题”是驻村工作的最终目标,“送温暖”是拉近党群关系的得力举措。8月11日,局召开驻村书记述职会,5个驻村工作组憋足一股劲,不甘落后,“争”的气势、“比”的氛围正在形成。主动“向上”发力,把乡村需求与政策资源精准对接,让好政策、好资源的温度落地群众心间。水务中心工作组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县出台的乡村振兴政策,召开“院落会”,向村“两委”和村民讲清楚“能享受什么政策”“怎么申请政策”;局机关支部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局、交通局,咨询政策支持方向,尽最大可能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市政环卫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周边乡镇的先进村,带领村“两委”、乡村致富能手,学习他们在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复制、嫁接为我所用。车站服务中心针对积淀已久的6家土地纠纷,翻阅上级政策,梳理邻里关系,历时三个月圆满化解矛盾。园林服务中心主动与县扶贫办对接沟通,依据监测户政策规定,成功让12户监测户减为1户,把有限的惠民资金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送温暖,解难题,党的政策很暖民心。

办实事,痴心不改惠民生。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第一书记率先垂范,示范带动,工作组成员同心同德、奋勇前行,形成了大办实事拉近群众之间距离的热潮。青年党员吕晓萌,从一个害羞的抖音业余爱好者,为助力农民增收,在两个月内成长为娴熟的抖音达人,创新开设“你问小吕答”抖音专栏,关注人数从0突破千人,让大山里农产品走向全国,被市推荐参加省消费帮扶展演活动并作交流发言。党员王立凭着一股“憨劲儿”,将三户群众的危房改造作为驻村首件实事,积极对接县住建部门和村“两委”,争取改造指标,目前已有一户村民告别“忧心房”,群众连连称赞。驻村第一书记詹耀宾,针对村内道路狭窄,雨季泥泞不堪,村民就医、孩子上学耗时费力出行难的问题,十余次往返相关部门协调,项目得以批复,年后有望施工。驻松山村第一书记张洮面对灌渠桥梁桥面断裂、隆起影响村民通行的情况,多方筹集资金,抢天夺时,终于在稻子收割前完工村民拍手称快。陈洼村第一书记徐智,结合当地荒山多、撂荒地多的实际,主动联系贵州毕节的养殖大户,推动发展养殖产业,目前已初步完成选址与测量,建成后有望实现“荒地变宝”。办实事、用真情,驻村工作做得很足。

一年的驻村时光,有汗水、有挑战,工作组成员用“初心、真心、痴心”换来的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奉献与担当中得到的是成长和收获。未来,他们将以大地为纸,实干为墨,像杜鹃花儿一样扎根基层,用担当与奉献扮靓乡村一路向阳。(刘泽鲲)
责任编辑:石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