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信阳市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率先探索跨区域信用修复联动机制,持续扩大“信用朋友圈”,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营主体对跨区域信用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在这一背景下,信用修复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其跨区域协同显得尤为关键。
今年9月,信阳市率先与苏州建立对口合作城市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迈出了跨区域信用协作的关键一步。这一合作不仅推动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更标志着信阳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城市,信阳市进一步立足鄂豫皖三省毗邻区位优势,联合省内驻马店市,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安徽省六安市、阜阳市、安庆市,共同发起建立“鄂豫皖省际交界城市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形成了覆盖三省七市的“信用朋友圈”。这一机制的建立,是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信阳在推动区域信用合作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
在机制建设过程中,信阳市与合作城市共同构建了“一处修复、区域互认”的协同机制,着力破解企业异地信用修复“多地跑、耗时长”等痛点难点问题。各合作城市坚持以企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受理”向“主动介入”转变,积极推进信用修复“跨省通办”“跨城通办”。通过设立专职联络员、公布联系方式和受理地址、建立帮办代办台账等举措,创新推行“异地帮办、企业免跑”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合作城市信用建设牵头部门通过压缩办理时限、健全“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双书同达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开发利用省内交通运输领域缴纳罚款票据“一键查询下载”等功能,实现了已履行义务企业“零跑动”办理修复,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助力失信主体及时纠错、重塑信用,更推动了高频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形成了“修复—治理—提升”的良性循环。
随着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的深入推进,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在苏信合作中,两地通过统一修复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实现了行政处罚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了企业“零跑腿”跨省通办。值得一提的是,苏信对口合作以来,两地联合组建了苏信产业合作发展公司,举办了50余场产业对接活动,企业交流往来愈加频繁,信阳正成为全省对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而鄂豫皖三省七市联动机制的建立,则进一步打破了行政壁垒和数据壁垒,为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省际交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信用支撑。信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各合作城市的信用协作,推动合作机制从信用修复向融资信用服务、“信用代证”互认、失信协同治理、信用应用共享等更多领域拓展,持续做大做优“信用朋友圈”,为全国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和推动信用经济发展提供“信阳方案”。
从与苏州的“一对一”对口合作,到鄂豫皖三省七市的联动发展,从“单打独斗”到“跨省联动”,信阳以信用修复为切入点,推动区域信用体系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共治”,展现出革命老区城市在新时代振兴发展中的主动作为与创新担当。在“信用朋友圈”不断扩容的进程中,信阳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崭新篇章,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用动能。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