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电网“守灯人”袁震:普法筑牢城市“电力生命线”

    首页 > 信阳 > 正文

    日期:2025-11-06 11:01:28    来源:信阳市司法局    

      电力是城市运转的“生命线”,而电力安全的守护,既需一线工作者的坚守,更离不开法律的刚性支撑。国网信阳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班班长袁震作为电网基层员工的缩影,他35年的职业生涯,既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实践样本,更藏着电力普法在基层落地的关键逻辑——用法律化解矛盾、以普法防范风险,让《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从“条文”变为守护电网安全的“武器”。

      普法破僵局:用法律解开“通道难题”的死结

      在电力运维中,线路通道清理常因居民不理解、不配合陷入僵局,而法律便是打破矛盾的“钥匙”。2018年7月的信阳,正午的太阳把信阳变电站外的水泥地晒得发烫,袁震紧紧攥着那本卷了边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又一次站在了张大爷家的院门前——这是他三天里第七次上门。“砍一棵就得赔三万,少一分都不行!”张大爷的嗓门裹着热浪传出来,袁震知道,老人不是故意刁难,只是没见过树长太高的严重后果,再拖下去,整个市区的居民用电、医院手术供电都要受影响。他没急着争辩,而是蹲在院门口的石墩上,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摊开,指着红印条款念给张大爷听:“大爷您看,这上面写着,导线边线外15米内,不能种植危及线路安全的树。您家这树离220千伏线路才5米,要是真烧起来,会有人身伤亡的风险!”说着,他从工具包掏出手机,翻出电弧灼烧的树杈焦黑卷曲真实案例的照片和视频。张大爷的铁锹慢慢垂了下来,盯着照片半天没说话。接下来的十天里,袁震每天都来上门,每次聊到正题,都把生硬的法规条文说成“停电后冰箱里的肉会坏”“空调停了孙子会中暑”之类的家常话。直到第十三次上门,张大爷突然叹了口气:“袁班长,你这十多趟跑的,把我心里的疙瘩都磨开了。我不是不讲理,就是怕吃亏,现在知道了,砍树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这钱我不能要。”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周边10多户居民耳朵里。有人主动找袁震问法规,有人帮着联系伐木工。最终,百余棵隐患树竹在三天内全部清理完毕。而袁震那本《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第10条旁,被他用铅笔轻轻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法条不是硬邦邦的规矩,是暖乎乎的安心。”基层电力矛盾的化解,从来都离不开普法的“前置”——只有让群众懂法,才能从“被动抵触”变为“主动配合”,让电网通道清理从“难题”变为“顺事”。

      普法筑防线:用法律堵住“外破隐患”的漏洞

      城市建设中,施工取土、机械作业等行为极易引发电力外破事故,而“提前普法+依法处置”,是袁震团队防范风险的核心策略。2021年初春的信阳郊区,220千伏Ⅱ申信线3号塔下,施工方正在这里取土修路,可塔基周边的安全距离,是袁震心里绷得最紧的弦。“王经理,先停一下!”袁震快步上前,他从工具包掏出《电力法》小册子,翻到折角的第53条,指尖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字样上重重按了按:“这塔是片区供电的‘主动脉’,取土得留够15米安全距离,不然雨天塌坡,杆塔一倒,整个片区都得黑!”那天,袁震在工地守到夕阳西下,直到施工方答应调整取土范围,又跟着工人一起在塔基周边装了8块警示标志,拉上反光警示带,隔天安装了在线监控,塔基周边有任何异动,他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提醒。2023年11月的一个清晨,袁震的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监控预警——挖掘机又挖到了安全线内!等他赶过去时,土坡落差7米,离塔基边缘只有10米,裸露的黄土在寒风里簌簌往下掉。“王经理,您看这距离,已经违反安全规定了!”袁震掏出《安全隐患告知书》,逐条念出法规要求,“现在整改,只需要做护坡加固;要是不整改,不仅要赔偿设备损坏费,还要面临行政处罚,这账您得算清楚!”王经理看着告知书上的法规条文,又看了看袁震手机里存的两年巡查记录——从2021年的第一次沟通,到每次巡查的照片、视频,密密麻麻记了几十页。他沉默了半天,终于点头:“袁班长,你这两年的坚持,我服了。这护坡费用,我们承担!”至此,3号塔的“安全锁”再次焊牢。而袁震的巡线日志里,关于3号塔的记录还在继续——最新一页的末尾,他写了句话:“法条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是守着电网安全的‘警戒线’,多走一步,多讲一句,就能少一次风险。”电力外破隐患的防范,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普法”——让施工方提前知晓法律红线,才能从“被动整改”变为“主动合规”,筑牢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普法成习惯:让法律融入“日常运维”的细节

      电力普法永远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要融入运维的每一个细节。信阳地区200多个外破点,袁震都“了然于心”,不仅会在巡查时向周边群众发放电力法规宣传资料,还建立全市大型起吊车辆微信群,定期推送“临近线路作业的法律风险”;今年以来,他带领班组张贴市政府通告、安装警示标志1350余块、下发宣传资料2180余份,让“依法护电”的意识渗透到基层。“现场防护是临时灭火,只有让大家懂法、守法,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袁震的这句话,道出了电力普法的核心价值——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线工作者手中的“工具”、群众心中的“准则”。当每一位施工者、每一户居民都清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电网安全才有了最广泛的“群众防线”。

      电力安全无小事,而法律便是守护这“小事”的“大事”——唯有让普法走进田间地头、走进施工一线,让《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法》成为每个人的“常识”,才能真正实现“电网安全、万家光明”,让“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落到实处。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熊文琦

    下一篇:人保寿险信阳中支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暨应急演练活动
    上一篇:潢川县伞陂中心校教师周俊利:扎根基层教育 奉献无悔青春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